塑料的增塑方法一般分為兩種,即內增塑和外增塑二類。內增塑是在某一單體的聚合過程中,引入第二種單體,由于第二種單體共聚在聚合物的分子結構中,破壞了聚合物分子鏈的規整度,從而降低了聚合物結晶度,減少了分子間的作用力,增加了塑性。
內增塑和外增塑讓聚合物塑性更好
例如氯乙烯和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就比聚氯乙烯柔軟些,這是一種內增塑的方法。另外,用化學方法,在聚合物分子鏈上引入其它取代基或短的鏈段,或接忮的分枝,都可降低聚合物分子鏈間的作用力,還可達到使剛性分子變軟,聚合物塑性增加的目的,這是另一種內增塑法,隨著引入的支鏈或取代基的長度或大小的增加,增塑作用加大,但超過一定的范圍后,由于可能發生支鏈的結晶等,反會使增塑作用減少。
一般地講,內增塑過度的聚合物,室溫時既沒有足夠的強度,低溫時也沒有很好的柔軟性。內增塑系自增塑作用,由于無外加增塑劑揮發逸失的影響,故有較好的耐久性,但僅在溫度范圍比較窄時產生,且需在聚合物制造過程中進行,因此受到很大限制,一般少有采用。
外增塑是將低分子量的化合物或聚合物,在一定條件下,添加到需要增塑的聚合物中,以增加聚合物的塑性。通常是將高沸點難揮發的液體或低熔點的固體,絕大多數都是酯類的有機化合物,在稍加熱的情況下,用強制性的機械方法,分散于要增塑的聚合物中,一般它們不與聚合物起化學反應,不成為聚合物鏈段的一部分,最多在高溫時產生溶脹作用,僅與聚合物形成一種真溶液。外增塑后的聚合物一般性能比較全面,而且外增塑法比較方便,故常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