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張崇和在2018中國塑料加工業科技大會上的講話
主題為“發動科技創新強大引擎,促進塑料加工業高質量發展”的2018中國國際塑料展暨第三屆塑料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新產品展覽會,10月28日—30日在南京召開。
大會秉承“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的指導思想,以行業加快轉型升級為宗旨,搭建政、產、學、研、金、用交流平臺;集中行業力量,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弘揚工匠精神,樹立標桿,表彰先進;提高行業度和協會凝聚力;更深層次的為會員單位服務,推動行業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促進行業競爭能力提升。
2018中國塑料加工業科技大會同期舉行,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張崇和出席會議并講話。
2018中國塑料加工業科技大會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塑料加工業科技創新掀開嶄新的一頁,彰顯了全行業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的信心和決心。
中國塑料加工業科技大會圍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大力實施化戰略”為主題展開研討,共商行業創新大計,同繪行業發展藍圖。
一、科技創新在路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強調創新是發展的動力。2016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明確提出,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203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新中國成立100年時成為科技強國。這既是國家建設科技強國的偉大目標,也為塑料加工業科技創新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我國塑料加工業“十一五”超高速發展,“十二五”結構調整,基本完成了從產業成長期向產業成熟期的過度。塑料加工業在“跟跑”先進國家的進程中,通過引進、模仿、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全面提升了企業創新能力,降低了完全依賴自主創新的高投入,這在發展初期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進入成熟期后,產業步入中,企業對技術依賴程度大幅提高,創新驅動必然成為產業謀求競爭優勢的關鍵。
科技創新在路上。塑料加工業的科技創新不是一朝一夕,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續的研發投入,需要長期的技術積累,需要全方位謀劃,需要堅定不移、堅韌不拔的長遠準備。
二、堅定科技創新三個自信
塑料加工業科技創新要避免“兩個傾向”:一是不能妄自尊大,自以為科技創新實力很強了,“厲害了”,趕超了,不需要向先進國家學習了。二是不能妄自菲薄,對自主創新能力沒有信心,亦步亦趨,不敢超越。
科技創新需要堅定三個自信。
一是解決問題自信。與先進國家比,我國塑料工業起步晚,幾十年時間實現了規??焖贁U張,也暴露了諸多問題:產品低端化、同質化,核心競爭力不強,清潔生產不配套,環保設施不達標等。這些問題的核心,是企業技術研發能力弱,科技創新不足。解決這些問題,要靠科技創新,靠技術進步。必須下決心,有信心,直面問題,推動科技創新,推動技術進步。在科技創新中解決發展問題,在解決問題中繁榮行業發展。
二是自主創新自信。實踐反復告訴我們,關鍵技術、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引進不來。自主創新是攀登科技高峰、做大做強自身的必由之路。發展初期,我國塑料加工業利用國外現成技術和裝備,實現了快速追趕和跨越式發展。這些年,我國塑料加工技術和裝備與國外的差距正在縮小,技術門檻逐級提高,追趕步伐明顯放緩,企業必須更多依靠自主創新,提高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的原始創新能力;必須利用各種信息技術、管理技術與研發工具,對各種創新要素和創新內容進行選擇、優化和集成,形成自主創新能力,贏得產業核心競爭優勢,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是并行領跑自信。《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創新能力在“跟蹤、并行、領跑”中,要以“跟蹤、并行”為主,向“并行、領跑”為主轉變。這對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雖已成為塑料制品的生產大國、消費大國和出口大國,但是仍然處在價值鏈的中低端,高附加值和產品仍以引進為主。必須在跟進中學習,在跟進中創新,在跟進中突破。
近幾年來,塑料加工業在核心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方面取得了一些令人矚目的成績。比如:塑料體積拉伸流變加工、柔性屏幕用石墨烯碳納米管薄膜、韌薄膜技術、體外循環及呼吸麻醉用插管、導管生產技術等,已進入先進水平行列。中國塑料加工業必須有自信,在“并行”中取得突破,在“領跑”中增強信心,在自主創新中有所作為,努力推動行業實現技術追趕。
三、突出重點推進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運用系統化思維,立足優勢,明確目標,有計劃有重點地加以推進。
一是圍繞頂層設計開展科技創新。依據《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綱要》,中國塑料協會組織制定的《塑料加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意見》、《塑料加工業“十三五”技術進步指導意見》,確立了以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和新產品為發展重點,大力實施化戰略的指導思想;確立了功能化、輕量化、生態化、微成型的行業發展方向。這些是塑料加工業推動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的頂層設計。要圍繞這些頂層設計,開展科技創新,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備、運行高效、支撐有力的塑料加工業科技創新體系;形成智能制造、數字制造、新材料、新裝備的科技創新能力;為塑料加工業進入先進國家行列奠定堅實的科技基礎。
二是圍繞“三品”行動開展技術創新。國家推行“三品”行動計劃以來,塑料加工全行業提品質、增品種、創品牌,取得了良好成效。塑料加工業科技創新,要以“三品”行動計劃為導向,以 “功能化、輕量化、生態化、微成型”為重點,加強高性能塑料制品研發,加強輕量化技術研究,加強精密化微成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努力為實施國家“三品”行動計劃提供有力的科技創新支撐。
三是圍繞智能制造開展科技創新。當前,以德國工業4.0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快速發展,以智能工廠、智能產品和智能供應鏈相互支撐的智能制造體系正在加速構建。李克強總理提出,要以“互聯網+”推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與現代制造業的結合。產品個性化、化、小批量、定制生產將成為未來制造業新趨勢。這是包括塑料加工業在內的我國產業不可回避的性挑戰。塑料加工業要充分利用“兩化”深度融合機遇,抓緊做好資源管理系統(ERP)和制造執行系統(MES)的深度融合,為智能轉型創造條件,加速探索塑料加工業智慧發展之路。
四是圍繞綠色發展開展科技創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綠色發展才能可持續發展。塑料加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要加強節能減排技術研究,加強新型環保材料研制,加強塑料循環利用技術研發,從源頭降低產品消費后廢棄率。要通過完善創新體系,以建設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和綠色產業園區為契機,實現清潔生產和產業生態化,全面提升產業素質,塑料加工業節能減排新格局,加快推動全行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
四、統籌資源推進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推進科技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政策創新,解決科技資源分離、分散、分隔的“三分”體制性障礙,讓科技資源轉化為科技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
一是統籌專業委員會創新資源。中國塑料加工業的快速發展,塑協39個專業委員會功不可沒。要統籌各專業委員會的科技創新資源,加強專業領域關鍵共性技術研究,發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協同產學研用科技攻關力量,聯合開展全產業鏈技術創新。各專委會專家,要成為科研成果轉化的推動者、促進者,成為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的組織者、實踐者,成為行業創新發展的主導力量、力量。
二是統籌利用地方創新資源。在建設創新型國家思想指引下,一批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新改革試驗區、國家科學中心落戶地方。一些地方建立“政產學研用基金”,建立科技創新平臺,建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這些地方創新資源,都有可能轉化形成塑料加工業科技創新條件。要積極利用地方科技創新資源,依托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智力、信息、資金和政策,推動塑料加工業的科技創新。
三是統籌院所院士創新資源。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四十年來,眾多的科研機構發揮了重要作用,蘊藏著巨大的潛力和能量。有效利用高校、科研院所、軍工單位的創新力量,是塑料加工業推進科技創新的又一著力點。要聯合高校建立新型研發平臺,運用市場手段,吸引科研機構力量,發揮院士領銜創新的作用,共同推動塑料加工全行業科技創新。
四是統籌社會創新資源。近年來,我國發展的新動能加快積聚,經濟轉型升級不斷增強,社會創新活力日益提升,企業創新熱情持續提高,創新型社會特征更加明顯。塑料加工行業企業要全方位統籌社會創新資源,引進創新技術、創新人才、創新資本,建立垂直創新體系,形成社會性協作協同聚合聚變力,大限度地聚集社會創新資源,不斷推動塑料加工全行業科技創新。
走進新時代,共赴新征程,迎接新未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堅定自信,拼搏奮進,堅定不移地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為建設塑料加工業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