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球光伏應用市場繼續保持較快發展勢頭,累計裝機規模達到1.01億千瓦,當年新增裝機達到3000萬千瓦,基本與2011年持平。新增市場主要分布在歐洲、中國、美國和日本,其中歐洲新增裝機1700萬千瓦、中國350萬千瓦、美國320萬千瓦、日本200萬千瓦。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泰國等成為新的增長點,其中印度當年新增裝機達到100萬千瓦。
受國際金融危機和主要國家降低可再生能源補貼政策影響,歐洲2012年光伏新增裝機規模較2011年的2300萬千瓦下降了約30%,意大利和西班牙市場受影響較大。但德國在光伏發電補貼標準不斷下調的情況下,由于其光伏發電平均成本已低于用電價格,光伏發電在電力市場中已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促使其已連續3年新增裝機均保持在760萬千瓦左右。
從目前全球光伏應用市場來看,以住宅、商業和公共設施為載體的分布式光伏成為最重要的領域,累計裝機規模約為6400萬千瓦,占總裝機規模的64%,其中大型地面光伏電站占 36%。2012年,我國新增光伏應用裝機規模達到了350萬千瓦,同比增長超過100%,累計裝機規模約為650萬千瓦。其中,以住宅、商業和公共設施為載體的分布式光伏約為200萬千瓦,占總規模的30%,與全球的64%相比有較大差距,是今后擴大國內光伏應用市場的重要領域。今后隨著光伏產業發展及配套政策的不斷完善,我國光伏產業將在市場杠桿和規范化管理的雙重作用下,進入行業復蘇快車道。
出現復蘇特征
(一)光伏產品價格有所回升
從今年1月開始,各類多晶硅光伏產品價格開始止跌反彈,隨后幾周內全產業鏈價格上漲幅度擴大,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價格全面上漲。數據顯示,多晶硅價格2012年12月底觸底至每噸11.5萬~12.5萬元后,今年初開始連續3個月溫和上漲,到4月初升至14.26萬元/噸,漲幅為24%;在硅料帶動下,下游單晶和多晶電池片順勢漲價。4月初,國內多晶硅片5.9元/片、8寸單晶硅片8.1元/片;多晶硅電池2元/瓦、單晶硅電池2.5元/瓦,均較去年末低點上漲約10%左右。組件需求和出貨量也大增,4個月來價格徘徊在多晶每瓦4元、單晶每瓦4.7元上下,告別了此前兩年的單邊下跌,實現了企穩微漲。
(二)光伏企業訂單明顯增加
今年以來,國內多家光伏企業訂單明顯增加,紛紛招工復產。春節一過,國內某硅片組件龍頭企業就一直忙著招人,據說公司訂單已經排到了7月份,春節期間公司6000多名員工堅守崗位正常生產,仍然應付不過來,目前公司仍面臨約2000人的用工缺口。進入1月后大量訂單涌入,使國內一線企業的開工率達到近八成,光伏產品贏利狀況大幅改善。業內人士介紹,當前我國光伏行業出現回暖跡象,一方面是受歐洲“雙反”即將到來影響,許多企業希望在此之前趕工,加大出貨量;另一方面,我國以及其他光伏新興市場發展較快,裝機量大幅增加,也有力推動了市場需求的回升和企業訂單量的增長。
(三)行業準入標準促健康發展
我國光伏產業面臨當前困境,除了歐、美、印發起的貿易爭端等外部因素外,更深層的原因是由于我國光伏產業產量過剩、無序競爭、標準缺失所造成,行業準入標準的制定將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據悉,工業和信息化部起草的《太陽能光伏行業準入條件》草案有望于近日獲得討論通過,方案即將公布。草案準入條件對企業研發能力、生產規模、出貨情況、國內外市場占有率、專利數量等各個方面做了明確規定,范圍囊括硅棒、硅片、電池、晶體硅組件以及薄膜太陽能電池。光伏準入條件的制定對于淘汰落后產能,提升我國光伏產品競爭力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面臨四大問題
自去年10月國家實施“光伏新政”半年來,深陷產能過剩、債務危機和歐美“雙反”圍剿的我國光伏產業迎來轉機,國內應用市場迅速啟動,硅料價格大幅上漲,硅片、電池、組件價格企穩回升。盡管如此,行業發展存在的諸多問題仍有待進一步改進,行業復蘇仍面臨障礙。
(一)產能過剩導致惡性競爭
2010年下半年以來,受歐洲市場行情回暖的影響,光伏產業迎來了一波上升行情,光伏投資熱情空前高漲。許多從事服裝、制鞋等領域的中小企業紛紛投身到光伏產業;大型光伏企業在看到市場需求旺盛之后也紛紛擴產。據業內統計,2012年國內組件產能已經達到40GW~50GW,而目前已經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光伏安裝量約為30GW。這就意味著國內將有很大一部分產能無法轉化為產量,同時生產的產品也將會有很大部分無法售出,這將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在這種背景下,國內部分企業為了生存紛紛選擇了降價的策略。據中華新能源網的統計,到2012年11月中旬,組件價格已經降至0.54美元的低位(目前價格約為0.66美元)。在當時的原輔材料價格以及技術水平下,如此低價幾乎很難得到一個合理的資金回報率。盡管目前狀況有所好轉,但仍不容樂觀。
(二)光伏電站建設不規范
按照2011年7月24日出臺的電價政策,當年年底建成的電站才能享有1.15元的電價。為了趕工期,很多電站建設方在設計方案尚未經過多方論證的情況下就開工建設,在建設過程中也沒有時間去考慮最優方案,不惜付出高昂的建設成本。當前國內投產光伏電站在相同規模和光照條件下的發電量要比國外低20%~30%,這跟配套設備、技術創新、設計方案、建設水平和智能控制等是分不開的。決定一個光伏電站是否贏利,除了光照資源、電價政策、組件價格等因素外,還與電站本身的建設質量和運營能力有關,不規范的電站建設對光伏產業的市場美譽度造成了不利影響。
(三)“棄光”現象影響深遠
我國的光伏產業正在經歷從制造大國向應用大國蛻變,盡管國外已經有很多光伏應用的成功經驗,但是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和現實條件,許多經驗并不適用。我國的光伏應用正在摸索中前行,“棄光”現象無疑成為這條道路上的絆腳石。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政策層面,我們都希望光伏產業能夠得到良好的發展。大規模“棄光”現象的產生,短期內必然會給光伏行業帶來一些波動,對光伏產業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據電監會發布的報告顯示,到2011年底,光伏電站并網裝機量僅為 220萬千瓦,僅占到全部裝機的約70%;40%工程電站沒有上網,甚至浙江一個省的都沒有上網;“金太陽”工程僅有40%上網。另據業內人士透露,青海格爾木2~3月之間有1個月的時間處于限電狀態。這種“建而不并,并而被限”的現象,不僅對光伏企業的積極性造成了很大的傷害,而且對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四)美、歐、印貿易摩擦不斷
2012年11月7日,美國對華光伏產品“雙反”終裁落地,美方將針對中國輸美晶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征收介于18.32%至249.96%的反傾銷關稅,以及介于14.78%至15.97%的反補貼關稅。2012年7月24日,德國光伏企業Solar World正式向歐盟遞交了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立案調查的申請。目前,歐盟已正式受理了此案,并展開了調查。11月8日,歐盟委員會受理歐洲25家太陽能面板企業組成的EUProSun組織的申請,從即日起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反補貼調查。一旦歐盟“雙反”最終裁定高額稅率,對我國光伏產業將是真正的“滅頂之災”。在美國、歐盟先后向我國光伏產品發動“雙反”調查后,作為光伏產業新興市場的印度也加入了這一陣營。2012年11月23日,印度反傾銷局宣布:決定對來自中國大陸、中國臺北、馬來西亞和美國的太陽能電池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2013年3月18日,印度商工部反傾銷局公布了太陽能電池反傾銷案中被選中抽樣的企業名單。
需要加大扶持
近期,由于歐盟“雙反”尚未終裁、歐美韓多晶硅低價傾銷加劇、無錫尚德破產增加行業陰影、“去產能”進程緩慢、企業經營仍然困難及產業安全堪憂等因素困擾,我國光伏行業復蘇仍亟待扶持,具體可從如下方面開展工作。
(一)設定準入門檻,堅持技術創新
針對我國光伏產業產能過剩的現狀,建議政府在制定行業準入標準的同時,也應該設定合理的退出機制,避免一些企業盲目進入這個行業,造成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的局面。與此同時,企業也應該在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堅持技術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等方面加大投入。未來市場是產品成本和核心技術的競爭,技術創新能力是企業發展的源動力。我國企業應該摒棄各自為政的研發方式,整合研究力量,成立國家級的光伏研究中心,與國際先進技術接軌,使之成為促進光伏產業技術進步的平臺。
(二)提高電站建設水平,出臺電站建設標準
企業在電站建設前,在選址、選擇技術路線等方面要進行詳細的論證,找到最為適合的方案來建設電站;在電站建設過程中,應該在保證質量的同時盡量節省成本;電站建設完成后,要科學地進行維護,保證電站的發電量。另外,國家也應該制定一套與國際接軌的電站標準,對電站的相關配套設備如組件、支架、逆變器、匯流箱、無功補償裝置等制定合理的標準,以保障電站的使用壽命和運行效率不低于國際標準。使我國不僅成為光伏產品的制造大國,也是光伏電站安裝與應用的強國。
(三)加快建設能夠適應大規模光伏電站接入的智能電網
光伏發電因為其間歇性和不穩定的特性,不受普通電網的青睞。從目前光伏行業發展的趨勢來看,未來光伏發電最有可能成為替代傳統能源的新能源品種。因此,建立一個堅強的智能電網將是必然選擇。電網的智能化,是建立在集成、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設備技術、控制方法以及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的應用,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高效、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勵和包括用戶、抵御攻擊、提供滿足21世紀用戶需求的電能質量、容許各種不同發電形式的接入、啟動電力市場,以及資產的優化高效運行。要想徹底解決光伏“棄光”現象,智能電網的普及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
(四)全面開啟新能源外交,應對光伏等行業貿易摩擦
新能源外交是在傳統化石能源外交基礎上衍生出來,是一種對外溝通、交流的外交手段。面對光伏等新能源產品對外出口中受到的反制行為,應該積極運用新能源外交手段,改變這一被動局面。例如,在應對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反傾銷立案過程中,我國從政府、行業組織和企業三個層面開展了新能源外交的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2012年8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會見德國總理默克爾時明確表示,希望通過磋商解決貿易爭端,避免反傾銷,進而加強合作;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在2012年8月26日舉行的反對歐盟反傾銷立案的發布會上也明確提出邀請國外相關機構和solarworld公司派員來華對話磋商,解決貿易爭端;以英利為首的四大光伏企業也通過駐歐辦事機構,積極與相關企業和部門進行溝通、談判,試圖阻止歐盟立案。不論最終歐盟案件走勢如何,這種多層次的新能源外交理念,將成為處理貿易爭端的有效手段。未來我們應該更加積極、有部署、全方位、多視角地展開新能源外交活動,應對新能源貿易摩擦。
微觀點
@英利苗連生:光伏行業從2011年到現在受到的沖擊比較大,特別是現在歐美都要“雙反”了。其實“雙反”并不是什么壞事兒。目前中國企業在產品質量、技術、成本及規模上都有優勢。今后光伏行業隨著經濟復蘇會逐步走出低谷。目前國際社會對新能源的需求非常大,特別是每個國家的電力安全配置會促使光伏行業越做越大。2012年,我國光伏方面的出口與2011 年相比增長了接近40%,并且都是以新興市場為主。
@晶科能源錢晶: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訂單需求量旺盛,晶科已經將生產線開足,但仍與需求有較大差距,特別是歐洲、日本、印度和國內的訂單數量很多。今年市場需求會比較旺盛,特別是上半年,訂單是不用愁的。
@追日電氣新能源公司馮巍:事實上,受益于價格優勢,在國內企業占據逆變器市場主要份額的情況下,國內裝機容量不斷擴大,提振了對國內光伏逆變器的需求。對于大功率光伏逆變器市場,盡管產品價格仍將下跌,但由于市場需求量擴大,大功率逆變器市場仍有望迎來發展機遇期。
@世紀新能源網:全球前20名光伏組件廠商獲取2013年第一季度70%市場占有率。隨著光伏產業持續呈現終端市場全球化,一線光伏組件供貨商也積極開拓海外市場以增加市場占有率,尤其是中國前10大一線組件供貨商,例如英利、天合、阿特斯、晶科和昱輝等。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二部劉大山:長期以來,中國光伏產業在快速發展中存在大量標準缺失,導致國際話語權不強。眼下隨內需市場的大規模啟動,阻礙光伏發電應用的核心標準問題有望得以整體推進,為光伏業穩步復蘇夯實基礎。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 曾少軍 楊來
轉載請注明:轉載自環球塑化資訊 http://www.j165.com/news/
本文鏈接:http://www.j165.com/news/2013-05/215516.html
免責聲明:本文"光伏產業將在市場與管理的雙重作用下快速復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PVC123無關。環球塑化所轉載的內容,其版權均由原作者和資料提供方所擁有!如因作品版權問題需要處理,請與我們聯絡。電話:0769-38998777 郵箱:pvc@pvc123.com
新聞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