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塑化網溫春明訊:
2013年5月1日,被禁14年的一次性發泡餐具解禁。面對曾經被公眾認為是“白色污染”的一次性發泡餐具,行業媒體和專家可謂是眾說紛紜,有毒論和無毒論兩大派各出奇招,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雙方都沒有足夠的證據說服對方。為了驗證一次性發泡餐具是否有毒,我們何不讓前不久以1比5大敗泰國國家隊的國足“健兒們”驗證一下呢?我們不妨讓他們每天每餐都吃一次性餐盒,數月之后,看他們是不是能夠“雄起”?
這些年一直在“努力”著搞假賭黑,一直在“努力”著忙窩里斗,一直在“努力”著混亂無序的中國足球,終于又一次嘗到了慘案的苦澀。國足輸給擁有多達15名90后球員的半主力泰國隊,這種滋味,恐怕不是僅僅用“憤怒”能夠形容的。如果說一次性發泡餐具有毒,是“白色污染”,那么,目前的中國國足已經中毒太深,我們何不嘗試著“以毒攻毒”,讓中國國足從管理層到球員集體吃一次性發泡餐盒,死馬當活馬醫,或許還能給中國國足帶來一線生機。如果一次性發泡餐盒沒毒,我們也讓國足每天都吃吧,因為以他們目前的狀態,也只配每天吃一次性餐盒,而不是每天大魚大肉。毛澤東同志不是時常教導我們要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嗎?就讓國足也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艱苦的條件備戰世界杯,或許還能知苦而后勇吧!
同為塑料制品的嬰兒奶瓶近來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到底塑料奶瓶能不能用?關于嬰兒奶瓶使用,中國疾控中心一位專家建議,最好選擇大品牌玻璃奶瓶。如果選用塑料奶瓶,為避免破損的奶瓶中雙酚A的析出,建議8個月更換一次奶瓶。同時,專家建議,不要超高溫使用塑料奶瓶。如果使用塑料奶瓶的話,消毒時溫度不要超過100℃,要用專門的消毒鍋。塑料奶瓶就好比打人的城管,都是“臨時工”,只能短暫的使用。以前也經常有城管打人,但是為什么沒有人揭發,沒有媒體報道?那都是因為當時沒搞得這么大,群眾也沒學會玩微博,沒有利用微博傳播的意識。塑料奶瓶以前也大把人用,當時就沒見有人說它有問題,為什么?因為當時沒檢出嬰兒由于使用了塑料奶瓶而導致性早熟或者癌癥。
其實吧,筆者認為,一次性發泡餐具和塑料瓶有沒有毒,該不該用,那都不是問題。最主要的還是我們如何使用和回收的問題吧。凡事都有個度,正所謂過猶不及,一次性發泡餐具和塑料瓶在高溫的環境下,都有可能釋放出有毒氣體,我們只要把握好裝的東西溫度不超過它們的耐高溫度,它們都是安全的,如果我們沒把握好這個度,那說不定“你攤上大事了”!其次是回收處理的問題,只要提高這方面的技術能力,無論是一次性發泡餐具還是塑料瓶,它們都有可能繼續被人們使用。
從一次性發泡餐具到塑料瓶,我們也能看到塑料產業發展的一些端倪。20世紀90年代到至今,中國塑料制品總產量每年都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到2012年,塑料制品總產量突破6000萬噸,而且在產品品種、功能、質量和應用領域等諸方面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但從企業個體角度看,企業經濟效益增長則呈現明顯的不平衡現象,有兩極分化趨勢,并且塑料行業整體發展存在較多的不利因素。
之所以存在這些問題,筆者認為,主要也是沒把握好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國塑料產業的發展也不是能夠一蹴而就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在過去的發展中,可能大部分的企業都只是注重量的增加,而忘記了質量的提高,這使得我們塑料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只有我們在發展中,把握好度,拿捏適中,不急不躁,掌握好發展的速度,我國的塑料產業才能快速、穩健、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