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烷偶聯劑
硅烷偶聯劑是人們研究最早、應用最早的偶聯劑。由于其獨特的性能及新產品的不斷問世,使其應用領域逐漸擴大,已成為有機硅工業的重要分支。它是近年來發展較快的一類有機硅產品,其品種繁多,結構新穎,僅已知結構的產品就有百余種。1945年前后由美國聯碳(UC)和道康寧(DowCorning)等公司開發和公布了一系列具有典型結構的硅烷偶聯劑;1955年又由UC公司首次提出了含氨基的硅烷偶聯劑;從1959年開始陸續出現了一系列改性氨基硅烷偶聯劑;20世紀60年代初期出現的含過氧基硅烷偶聯劑和60年代末期出現的具有重氮和疊氮結構的硅烷偶聯劑,又大大豐富了硅烷偶聯劑的品種。近幾十年來,隨著玻璃纖維增強塑料的發展,促進了各種偶聯劑的研究與開發。改性氨基硅烷偶聯劑、過氧基硅烷偶聯劑和疊氮基硅烷偶聯劑的合成與應用就是這一時期的主要成果。我國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研制硅烷偶聯劑。首先由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開始研制γ官能團硅烷偶聯劑,南京大學也同時開始研制α官能團硅烷偶聯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