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勘探和開采技術的不斷進步,在很大程度上推遲了化石能源耗盡的預期,也改寫了全球能源版圖。根據國際能源署測算,2012年全球石油總供應為8710萬桶/天,比2000年增加了1190萬桶/天,但超過2/3的增幅來源于頁巖油、油砂等非常規石油。據預測,至2035年,全球常規石油產量將跌至4100萬桶/天。
近年來,油氣開采呈現“西移”趨勢: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等美洲地區正逐步取代俄羅斯、中亞和中東,成為全球油氣開發和供應的熱點區域。
美洲地區在全球能源版圖上的崛起,首先得益于其所擁有的豐富非常規石油資源。委內瑞拉的重油儲量位居世界第一,據估總量為1.2萬億桶,約等于目前全球常規石油的總儲量;加拿大的油砂儲量占世界總量的85%;美國的頁巖油儲量占世界總量的77%.2000年以來,石油價格的上漲和持續高位運行,令常規石油供應趨緊。在需求和價格的雙重拉動下,高成本的深海及非常規石油勘探開發具備了經濟可行性,這極大地推動了美洲地區的石油生產和供應。
其次,技術進步在石油開采“西移”中發揮的作用很大。水平井及水力壓裂技術的應用,令美國頁巖油產量大幅增長;重油深加工技術的不斷改進,使委內瑞拉超重油帶開采成為可能;油砂露天開采和就地鉆采技術的突破,讓加拿大的油砂開采不斷升溫;深海開采技術的升級,使巴西鹽下油的發現和開采成為可能。目前,油砂的開發成本已從上世紀70年代的每桶15美元降至每桶9.75美元。隨著開采成本的下降,美國的頁巖油產量近年來開始猛增,2012年達每天72萬桶,比 2004年增長約7倍,美國去年的石油產量增幅因此創下歷史新高,增量居全球首位(每天增產100萬桶)。國際能源署預測,2017年美國很可能超過沙特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油國。
不過,非常規石油和新能源開采成本總體上仍比常規石油更貴。常規石油的長期成本曲線在10至70美元/桶,而油砂的開采成本則為50至90美元/桶,頁巖油為50至100美元/桶之間,超深海石油的成本區間在70至90美元/桶。因此,非常規石油對常規石油的替代應該是一個過程,至少是一個技術進步和接受價格的過程。
中國11月原油產量同比增加0.36%,天然氣增產6.44%。 路透北京2013年12月16日電 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原油產量同比增長0.36%,至1,728萬噸。
一行業網站發布統計局數據稱,中國11月天然氣產量同比增長6.44%,至100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