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白粉在經歷了2013~2014年第一季度行業的整體大滑坡以來,價格一路下挫,2014年4月,隨著西南龍企的價格引領“兩連擊”,全國生產商一路跟進,6月在其再次領漲下,西南、華東、華中等地區10家左右生產商價格跟進。
從2014年4月中旬開始,國內鈦白粉價格止跌,并緩慢回升,這與行業政策的變化及行業龍頭企業率先接連調價不無關系。
據國際商報記者了解,由工信部牽頭主導的《鈦白粉行業準入條件》以及“史上最嚴”環保法的即將落地,或使鈦白粉行業產能過剩得以控制,在“控制增量、優化存量”為主導的國家鈦白粉產業政策體系中,使我國鈦白粉行業健康成長起到積極的重要的階段性指導作用。
記者從環球塑化網方面獲悉,從6月份開始,鈦白粉國內外龍頭企業的調價明顯加快:四川龍蟒自2014年6月4日起,鈦白粉價格上調300元/ 噸,該廠實際產能30萬噸(包括四川與湖北兩廠),屬國內龍頭企業。中核鈦白(002145)自2014年6月10日起,鈦白粉價格上調300元/噸,該廠實際產能20余萬噸。杜邦 (DuPont)2014年6月10日宣布,自2014年7月1日起,亞太地區銷售的所有規格的鈦白粉價格上調100美元/噸(合同另行約定除外)。石原 (ISK)2014年6月12日宣布,自2014年7月1日起,亞太地區銷售的鈦白粉價格上調200美元/噸。
據調查數據顯示,鈦白粉全球目前產能700余萬噸,中國2013年產能293.5萬噸,杜邦(DuPont)鈦白粉產能為111.5萬噸,約占全球總產能的 16%,是業內公認的全球鈦白粉行業的領導者。日本石原(ISK)總產能30萬噸,占全球總產能近4.5%(日本石原(ISK)曾于2013年8月宣布關停新加坡鈦白粉廠)。
化工分社鈦白粉分析師楊遜對記者表示,國內外大廠的調價,或為鈦白粉第三季度海外市場開個好頭。但對于國內市場而言,未必有海外市場樂觀,目前國內鈦白粉下游需求弱勢,加之生產商“明漲實穩”,具體實單執行價格或操作靈活,第三季度恐再現國外漲價,國內降價的“奇葩”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