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務部新聞發布會現場獲悉,中國今年上半年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FDI)633.3億美元,同比增長2.2%,較前值2.8%進一步放緩。
專家分析稱,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競爭壓力、成本增長、環境污染等因素作用下,中國吸收外資將進入中低速增長常態。
商務部今日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歐、美、日、東盟對華投資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今年上半年,日本對華投資24億美元,下降48.8%;美國對華投資17.4億美元,下降4.6%;歐盟對華投資35.8%億美元,下降11.2%;東盟對華投資34.2億美元,下降19.2%。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白明對大智慧表示,外商對華投資下滑主要原因有:中國經濟減速,從高增長向中高增長過度;中國最低工資標準上升,企業難以消化,逐步失去訂單,勞動密集型產業正在加速向東南亞國家轉移,歐美制造業也出現回流趨勢。他還指出,服務業正在替代制造業,成為吸收外資大頭。
此前,中國歐盟商會發布報告稱,由于經濟放緩以及競爭壓力加大、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問題,在華552家歐盟企業對中國的信心不足。中國日本商會報告亦顯示,中國今年首次失去日本制造業海外投資的首選地位。
今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對此回應道,“中國的優惠政策沒有變。對比5、6月份,美國對華投資降幅收窄。雖然美國投資金額減少,但新設企業增多。中美正在積極談判投資協定,我們對中美比較樂觀。”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郝紅梅告訴大智慧,今后FDI將進入5%左右的中低速增長期,單月可能微弱負增長,但波動幅度較小。郝紅梅認為,中國目前吸收外資的國內環境有利有弊,既有上海自貿區、體制改革、經濟政策調整等有利因素,也有環境污染等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