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塑化網(wǎng) www.PVC123.com 訊:
1.1 首先根據(jù)自身使用要求看是否適合選用或選哪種pvc材質(zhì)的瓦
1.1.1 價格:綜合考慮價格、使用壽命、后期維護及自身財力,平衡考慮。一般來說,耐候性好、物性適合的PVC瓦的生產(chǎn)成本一般在6-10元/kg左右,售價過低的產(chǎn)品,質(zhì)量肯定好不到哪去,售價過高的瓦有可能是“虛高”,要慎重。
1.1.2 使用環(huán)境:重點考量使用環(huán)境有無特殊性,如高溫、使用地區(qū)會否經(jīng)常燃放煙花炮竹或放山炮、使用地區(qū)會否經(jīng)常性冰雹、接近鍋爐等,從這些方面看是否適合使用PVC。有一個較特殊的案例:由于目前生產(chǎn)時PVC瓦基本都采用鉛系穩(wěn)定劑,如果使用環(huán)境里含有硫類物質(zhì),硫與鉛會發(fā)生反應,長期使用的話:①是表面容易生產(chǎn)黑色物質(zhì),影響外觀;②是會稍影響產(chǎn)品使用壽命。這些東東,在購買時一定要與商家溝通清楚,不同情況,選用不同類型的PVC瓦。
1.1.3 檁距:如果是舊廠房改造,需要考量原有檁條跨距是否適合PVC,如果不適合,改造成本會去到哪里?
1.2 密度/比重選擇:
1.2.1 PVC的密度一般是1.4左右,經(jīng)過改性及填充后會稍重,但不是說越重越好,也不是說越輕越好,有一個比較合適的密度范圍:1.5-1.7左右。按當前PVC瓦的配方技術(shù)來說,這個密度剛性、韌性比較平衡,也就是說低價的填充料不會多加(普遍流行填充加的是輕質(zhì)碳酸鈣)。
1.2.2 密度的選擇上要注意一個陷阱:一些廠家為了降低成本,在配方里加入大量的碳酸鈣等低價填充料,填充料多了,會重很多,怎么辦呢?少量加入發(fā)泡劑,做成微發(fā)泡,這樣重量就下來了(發(fā)明的人太有才了,佩服死),但是這樣的瓦是非常脆的,基本用手一掰就斷。對這類瓦簡易判斷方法是:①是用手掰,看會否一掰就斷;②是看掰斷的端面,微發(fā)泡的瓦一般都會有微孔存在。而專業(yè)實驗室里,一般會結(jié)合密度計灰分來判斷是否是微發(fā)泡的瓦。
1.2.3 別被市面的一些所謂的專家騙了(這些人往往是商家的托),說PVC瓦密度1.4的好,會這樣說的有2個原因:①是不懂,或人云亦云,PVC材質(zhì)本身剛性、耐熱性是較一般的,不經(jīng)過改性的話做屋面瓦使用是較不合適的,必須加入助劑,這些助劑一般本身是較重的,加了,密度肯定會上升,當然加多了對韌性也會有影響,所以不是不能加,是要控制的加,密度不是1.4的就好,是要有一個合適的范圍;②是忽悠,商家忽悠消費者,像上面說的,大量加填充,然后做微發(fā)泡,密度控制在1.4。
1.2.4 注意一點:這里說的密度與比重是有區(qū)別的。買瓦時,廠家提供的一般是瓦的比重,是單位面積或長度的重量,而密度是產(chǎn)品實際單位體積的重量,兩者有區(qū)別,要注意。
1.3 厚度選擇:厚度的選擇涉及到承壓(風壓、雪壓)、支撐跨距及產(chǎn)品的使用安全性等,因為厚度越厚,采購成本就越高,所以選擇厚度合適就好了,當然,資金雄厚的話,厚點的肯定好。參考見下表:
1.4 瓦型選擇:瓦型選擇主要考慮防水能力,一般來說,波高波距大的防水能力強。同時一些特殊波形的瓦的抗沖擊能力較高,如截面為連續(xù)圓波形狀的瓦抗沖能力相對就較好。
1.5 顏色選擇:
1.5.1 某些瓦有微透光現(xiàn)象,在一些特殊場所使用要注意透光色的影響,如選料車間、菜肉市場、布匹市場等。
1.5.2 從顏色耐久性方面考慮:一般來說藍色、綠色、灰色系列的瓦顏色會比較耐久,紅色、黃色系列的相對差點。
1.5.3 深、暗顏色系列的瓦個人建議不要選擇,這類顏色在生產(chǎn)時比較容易大量摻入回收再生舊料,無良商家常用的手段,較難辨別,索性不選。
1.5.4 從隔熱的角度出發(fā),顏色淺的吸熱小,特別是白色等淺色的瓦,吸熱小,瓦面溫度低,發(fā)熱就小,對室內(nèi)溫度影響小;深灰、深藍、暗黑顏色吸熱較厲害等;光面、光潔度高的瓦面發(fā)射熱量多,吸熱小。
1.6 瓦長度選擇:即使坡屋面跨度很長,用瓦長度也不要很長(考慮熱脹冷縮及塑料與鋼鐵、水泥的熱漲系數(shù)的差異),當然也不要太短(成本增加大),建議不超過6000mm,從冷熱伸縮量(特別是當下安裝時基本采用不擴孔自攻螺絲固定),或從安裝搭接時瓦長度方向的垂直度等方面考慮,都是一個較理想的選擇。
1.7 固定件選擇:
1.7.1 螺釘尺寸、材質(zhì)選擇與所選用瓦厚、瓦型及屋面防風要求有關,螺絲直徑盡量選擇厚點的,建議≥5mm。螺絲規(guī)格選擇參考相關標準進行,市場上很多非標的螺絲,選購時注意。
1.7.2 建議使用時螺絲加上防水配件配合使用效果更佳,當然防水配件的耐老化質(zhì)量一定要好,不然寧可別用。
1.8 屋脊瓦選擇:選擇脊瓦時盡量選那些角度可自適應的脊瓦(如現(xiàn)市面上有一種可變角脊瓦),因為脊瓦安裝時角度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偏差,偏差過大時,增加后期維護問題;如果選用了傳統(tǒng)的脊瓦,在安裝時一定要非常小心,最好重點監(jiān)控,看會否有“暴力安裝”情況出現(xiàn);同時脊瓦的厚度別選太厚的,2.0mm的足以滿足使用了,太厚的話彎曲力也相應增加,長期用交易被破壞。
1.9 封檐、滴水等一些防水配件選擇:封檐、滴水等配件建議安裝,一是美觀,二是對屋面防風能力有幫助。
1.10 表層厚度:功能性復合瓦的表層厚度別迷信厚度越厚的越好,這種材料的成本都是很高的,廠家不是傻子,不會也不可能做得很厚。一句話:表層厚度越厚的越假(當然這不是絕對的真理)。經(jīng)驗顯示一般厚度達到0.15mm-0.2mm,耐老化性能就能滿足5-10年的使用要求了(當然這與表層材質(zhì)也有關系,像ASA材質(zhì)可以不用做到0.15mm,耐候性能就很好了)。
1.11 表層材質(zhì):說實話,這個東東很神馬,就是專業(yè)實驗室都比較難判斷,除非做成分分析、光譜分析或長期的老化試驗。下面建議只是大致比較,僅供參考: 1.11.1 ASA與PMMA的辨別:PMMA比較亮光,做出來的瓦面超光亮光滑(當然有人做成啞光的,也有些會在ASA里混入PMMA,這就更難以判斷了);ASA屬橡膠類,膠質(zhì)感較強;PMMA性脆,用尖銳物重擊表面,往往會出現(xiàn)裂紋。超亮光的,感覺比較硬的建議別買了。
1.11.2 ASA與改性PVC的辨別:ASA較易燃燒(表層剝離出來點火),比重也較輕;PVC一般離火熄滅;條件許可的話用溶劑(如三氯甲烷等)浸泡2h,如果表層材質(zhì)不一致,溶脹程度是不一樣的,三氯甲烷的話ASA的溶脹程度會嚴重一點。
1.11.3 表層是否經(jīng)過改性增強辨別:一般表層改性材料的物性都較好,可以將產(chǎn)品切成小長條(約10mm寬),從背面開始折彎(注意彎折角度,別太大),一般底面斷裂了,表層還粘連的比較靠譜。
1.12 產(chǎn)品物性判斷:
1.12.1 有條件的話,建議做檢測,一般在保證一定的剛性前提下(彈性模量≥2000MPa),伸長率≥25%的產(chǎn)品勉強可用了(最好≥40%),當然也要綜合考慮耐熱性(一般維卡軟化點≥75℃)、產(chǎn)品整體抗沖性能、受熱變形、老化性能、阻燃性等等。
1.12.2 簡易判斷方法:
1.12.2.1 將產(chǎn)品切成小長條(約10mm寬),用手破壞性彎折(注意環(huán)境溫度的影響,最好彎折前將樣條在空調(diào)房內(nèi)放置24h):①是看能彎折幾下才出現(xiàn)裂紋(不是斷裂),一般3次以上的較好;②是看斷裂時是脆性斷開,還是韌性斷開,一般韌性斷開的較好(注意一點:不是說韌性好就好,有些韌性很好的產(chǎn)品,但是耐熱性會很差,同時還有要考慮剛性問題)。
1.12.2.2 一般溫度低時,塑料的物性都會下降,也可以將上述樣條放入冰箱(別放急冷室,好壞差異基本看不出來了)一段時間后再來比較。
1.12.2.3 耐熱及變形性試驗:將瓦切成小塊(約200*200mm,最好有幾個完整波形),設置80℃-90℃的烤箱或熱水中(可以買個實驗室恒溫水箱,市價約300元)加熱20min,后取出看樣品變形程度:①樣品四角或四邊部有翹曲、變形的較差,對使用會有影響;②樣品明顯變軟,或波高都嚴重扁平的較差。
1.12.2.4 平面與波形位置的考慮:瓦是異形的,由于生產(chǎn)工藝上的原因,在一些彎角為、轉(zhuǎn)向位厚度、物性會相對小點,用腳稍加力踩壓這些位置,看踩壓后效果:斷開的差;變形但不斷的好。
1.12.2.5 切成小長條,用火機點火10秒左右,熄滅火機,看后續(xù)燃燒情況:一般離火會熄滅的較好。
1.12.2.6 外觀:多個角度及對光、背光下看產(chǎn)品正反表面有無暗紋,黑雜點瑕疵等,有且明顯的話,較差;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搞個光暗差異較大的小箱子,把產(chǎn)品蓋在上面,看光線透過情況,不透光的當然好,有微透光的話看光線透過是否均勻,均勻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