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國家不斷出臺環境管理、化解產能過剩等相關政策。隨著這些政策的強化、落地,橡膠行業感受到了強大的壓力。
在歷經多輪環保洗禮后,橡膠行業在污染控制水平、清潔生產等方面有了顯著的提高。記者梳理了近年來橡膠行業在環保政策影響下的長足進步。
政策漸次落地形成約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指出,即將于2015年實施的新環保法設置了專門條款來規范流域水污染和區域大氣污染的防治問題,提出了一些協同監管的具體措施,譬如對環境污染企業,供水部門可停止供水,土地管理部門可禁止向其提供土地,銀行則不得給予其授信,進出口管理部門不得給予其出口配額,證券監管部門可限制其上市或已經上市的不得繼續融資等。這些措施對橡膠等行業有著強大的約束作用。
中策橡膠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沈金榮告訴記者,受嚴厲環保政策的影響,地方管理部門的檢查頻率明顯高了。輪胎生產企業在控制硫化物等污染物排放上的投入也在加大,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成本,但也是必須的。
除了國家宏觀政策的推動力,橡膠行業在行業自律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2014年3月1日,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發布的我國首部綠色輪胎自律標準《綠色輪胎技術規范》開始試行。該規范提出了清潔生產技術指標、水污染物和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推薦了18項綠色輪胎生產工藝。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技術經濟委員會主任朱紅近期在解讀《綠色輪胎技術規范》時指出,《規范》的制定為即將進行的中國輪胎分級及標簽法的制定奠定了技術基礎。
她透露,《輪胎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的編寫上報工作將于今年10月完成,國家發改委發布后執行;《綠色輪胎技術規范》試行期間各方面的意見收集整理匯總于11月完成,并提出處理意見和建議,繼續完善《綠色輪胎技術規范》;綠色原材料指南的編寫工作12月完成,同時發布環保原材料指南;綠色輪胎標簽制度的相關產品技術指標、分級標準、試驗方法及相關程序文件、室內外實驗室認證等相關文件的編寫將于2015年底完成。
據記者了解,除了輪胎行業,橡膠行業中的其他子行業也已列入《環保型再生橡膠》協會自律標準的編制。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廢橡膠綜合利用分會秘書長曹慶鑫告訴記者,8月初,由該協會根據區域劃分,組織10家以上再生膠生產企業向石油和化學工業橡膠及再生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提供再生膠樣品進行檢測,以獲取企業目前環保型再生膠與歐盟REACH法規重金屬、多環芳烴(PAHs)含量限值檢測規定要求的差距,再參照《再生橡膠行業清潔生產水平評價》內容,征求行業意見,于10月份完成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環保型再生膠協會自律標準》,由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技術經濟委員會組織專家審核后,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橡標委備案。2014年年底,《環保型再生膠協會自律標準》由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向社會發布。
產品綠色化漸成主流
在企業的重視下,我國橡膠行業中,綠色產品的比例自然也越來越高。
在再生膠領域,萊蕪市福泉橡膠有限公司工程師劉家宏告訴記者,再生橡膠的生產在我國已有近百年的歷史,雖然其間經過多次工藝變革,產品質量得到了逐步提高,但總體說來仍不理想,由于采用的軟化劑大多是煤焦油,有毒有害,已不能滿足當今世界對再生橡膠環保性能的要求。隨著橡膠工業的發展及出口的需要,越來越多的用戶提出需要環保型再生橡膠,因此近來研究環保型再生膠的企業也越來越多。
唐山興宇橡塑工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王同友也指出,國內環保型再生橡膠的研發生產一是為符合滿足橡膠制品出口和再生橡膠出口的要求;二是為符合國內日益提高的環保要求。我國是橡膠制造大國,每年有大量的橡膠制品出口到世界各國,而許多橡膠制品中都摻用了不同比例的再生橡膠,若要使這些橡膠制品符合國外的環保要求,作為三大膠源(天然橡膠、合成橡膠、再生橡膠)之一,再生橡膠必須符合環保要求。近來國內許多廠家進行了環保型再生橡膠的研發,有許多企業已形成了規模化生產,產品供給橡膠制品企業并出口到許多國家。
在輪胎領域,三角集團生產的產品100%為無內胎產品,其節油、濕地抓著和噪聲等指標達到歐盟新標準,通過了美國Smartway認證,全部生產工藝和原材料標準達到了歐盟REACH法規要求,產品綜合性能達到國際水平。
山東玲瓏輪胎股份有限公司也已成功開發出低滾動阻力綠色輪胎技術,并不斷融入到輪胎設計中。經權威機構測試,其綠色輪胎滾動阻力輪胎較正常輪胎節油6%,達到綠色輪胎性能要求。
與此同時,杭州中策橡膠、華南輪胎等企業都研發了自己的綠色輪胎,產品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已打入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