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一次性塑料袋子裝過熱食品嗎?實驗告訴你,有的塑料袋很不靠譜,8批次產品3批次不合格。”本報1月9日的金報實驗室給很多貪圖方便胡亂使用塑料袋子的市民提了個醒。1月10日,本報又推出《“限塑令”已實施六年多 為何還有劣質塑料袋?》后續報道,讓不少市民再次拎起了“菜籃子”。
“如何讓更多的市民遠離塑料袋的白色污染,自覺而長效地拎起菜籃子呢?一要政府頒布法令,二要全面行動參與。”寧波市政協委員、鄞州區農業技術服務站副站長章玲芬在兩會上提交了《關于全面實施禁塑令的建議》,呼吁全面施行“禁塑令”。
[ 現象 ] 好多部門可以管,好多部門都不管
章玲芬始終將與老百姓健康相關的民生問題作為重點關注內容。在2012年的政協委員大會發言上,章玲芬建議要設立統一的食品衛生舉報平臺,要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全民參與,建議寧波市率先建立食品安全隱患舉報制度,一旦舉報查實,可以將違規企業罰沒款的50%獎給舉報人。同時她還建議,對食品違法企業應在法律標準內給予最嚴厲的處罰。
“國家對直接接觸食品的塑料袋有相關標準,但對菜市場包裝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塑料袋子并沒有相關標準,這給管理者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而且, 限塑令 實行多年并沒有真正發揮作用,監管這一塊沒有及時跟上,菜市場以及一些小店小販塑料袋的來源令人不放心,沒有強有力的監管,生產廠家沒有相關部門持之以恒地進行監管,該關閉的未關閉;流通環節也沒有堅持不懈地進行圍堵,該沒收的未沒收。”章玲芬指出,這是導致政策“一陣風”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好多部門都可以管,好多部門都不管”的多頭管理引起的“監督缺位”。
章玲芬分析認為,違規生產、違規使用等不法行為無需付出成本時,制度自然形同虛設,“限塑令”要真正落實到位,要有硬性的規定,監督要發揮作用,處罰要有力度。
[ 分析 ] 寧波有良好的“限塑”“禁塑”基礎
作為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章玲芬對塑料袋的盛行、限塑和“限塑令”不了了之,感慨頗深。
“限塑令自2008年實施以來,至今已快7個年頭,可是一次性塑料袋子在寧波仍大行其道,不僅在菜市場大量使用,而且市民買面條、饅頭、餛飩、豆漿等直接入口的食物時也大量使用,怎么辦?”章玲芬說,從長遠看,這事關子孫后代的生存;從眼前看,則是關系千家萬戶的健康。
章玲芬分析認為,寧波在倡導環保袋和“限塑”方面有良好的“先行”基礎,不妨可以全面推出“禁塑令”。她回憶說,當年寧波市貿易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環境保護局、質量技術監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衛生局等6個部門曾聯手有過一場轟轟烈烈的行動,菜市場還設立了專門的臺賬,對一些不規范使用的經營戶進行處罰和教育,當年經營戶與菜市場要簽訂“使用正規合格塑料袋”協議,政府部門還專門招標企業專供規范的食品袋,對不規范使用的還處罰和教育過,這些違規的經營戶還要簽下保證書并摁下自己的手印等等,所以寧波有良好的“限塑”“禁塑”基礎。
[ 呼吁 ] 為消除“白色幽靈”,請拎起菜籃子
章玲芬建言,由政府層面頒布法令,在全市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塑料餐具,實現全面“禁塑”;同時,加大宣傳力度,迅速關閉非法生產廠家,采取措施盡快回收現有的塑料袋。
“倡導良好的衛生習慣,除政府部門,大型超市、商家要倡導環保不賣塑料袋子來引導市民消費習慣,市民要拎起菜籃子提起布袋子提倡好風氣。”與記者的交談中,章玲芬再次由衷地呼吁,為盡快消除“白色幽靈”,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趕快采取行動。但良好的習慣養成和培育需要時間。章玲芬認為,從市民行為習慣的影響度來看,大型超市要率先行動,不要把限塑令變成“購塑令”。
“另外,為了讓更多的市民拎起菜籃子,是否把傳統的菜籃子進行改良,使之既有傳統菜籃子的使用功能,又攜帶方便、看上去美觀和時尚呢?”章玲芬說,自己在小區門口買了菜籃子,但不常使用,為什么?主要是怕拎個菜籃子讓別人有“另類”的感覺。
針對章玲芬的這種“糾結”,記者采訪中隨機做了個調查。結果發現,像章玲芬一樣有著“糾結”心理的市民占比還真的挺高。不過,不少市民表示,如果國家強制“禁塑”,超市不提供塑料袋子了,自己也可以使用菜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