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中國政府向WTO提交的禁廢文件可看出,中國的相關政府以“禁止海洋垃圾”為由入手,意圖給再生塑料加工行業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據近期政策的密集出臺,生活源廢塑料進口將在2017年年底大力實施。
同時可以看出,2017年再生行業相關政策的調整后已經進入到實施階段,那么今年下半年將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集中期。 深處尷尬之地倒逼企業轉型 目前國內回收系統仍不夠完善,短期國內供應量難有快速提升,因此長期國內再生塑料供應仍顯得較為緊張。
但是,盡管新料在持續拉漲,但目前原油價格低位,再生塑料大部分品種仍會有天花板壓力。所以在此情況下,未來企業有三個發展方向。
第一,隨著再生資源行業被定義為環保產業、循環經濟,有實力的中大型企業完善各種環保手續及設備投入,這部分企業未來成為行業引領者的概率極大。
第二,部分國外供應商會將生活類再生塑料,加工生產成再生粒子,再出口到我國。
第三,國內部分大型生產企業,轉移至國外生產,尤其是東南亞等與我國有優惠政策的國家,在當地消化部分顆粒貨源后再進口到國內。 在政策轉折點上,再生企業需保持理性,切忌急于做出較大操盤變動。
維護客戶的同時,在貨少情況下可適當從周邊地區采購現貨以維持下游企業生產,避免后期客戶量的流失。其次,在政策窗口期,建議企業謹慎觀望當地政策變動方向,提前規劃好后期操盤方向。第三,環保高壓下,后期規范化生產將成為再生企業生存的保障,因此企業應盡補全環評手續、設備更新等情況。 中國回收再生產業規模已經很大,下游應用豐富,很多領域技術領先。
我國塑料回收處理有兩種情況:一種位于世界先進水平,一種是小作坊,最好的情況和最差的情況并存。這不是單一維度政策能解決的?;厥招袠I是巨大產業,怎么樣很好回收利用需要時間和創新。適量消費是必須的,回收只是一個環節。理念的改變在于生態設計要考慮回收,不僅是居民分類,是整個社會體系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