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環保原因,為舍弗勒提供滾針的上游廠家界龍被政府自9月10日起實施“斷電停產,拆除相關生產設備”的決定。舍弗勒向上海政府求救,界龍是其上游唯一的滾針供應商,關停后,將致中外49家整車廠200多個車型停產,損失將達3000億!
其實,環保督查風暴不僅波及汽車零配件供應商,對于各個行業都有影響。
2016年,在經過河北省的試點實施后,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率先向京津冀及周邊重點地區刮起環保風暴。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共排查違法違規建設項目64.7萬個,已完成清理整頓61.8萬個,排查出“十小”企業2641家,完成取締2465家,取締完成數量占比93.3%。
2017年,環保督查愈演愈烈,席卷全國。中央第四批環境保護督察組陸續進駐四川、浙江、山東、海南、西藏等省區展開環保督查。截至8月14日,已受理民眾環境信訪舉報3090件,各地已辦結146件,累計責令整改367家,立案處罰81家,罰款220.92萬元人民幣,約談62人,問責62人。效率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令人乍舌。
環保督查愈演愈烈,席卷全國
就塑料行業而言,或將成為點燃下半年供需矛盾的導火線。中國上游多數塑料生產企業產能偏大,具備全面的環保手續。而若干不合格企業也已相應的作出了整改措施,現均處達標范圍,故環保督查不會對上游供應產生較大影響。
然而,下游塑料制品企業卻并不樂觀,“三無”家庭式小作坊數量龐大,對環境影響明顯,一旦環保督查工作開始實施,原本疲軟的需求面在短期內恐怕將更趨萎靡。
長遠而言,利大于弊
環保督查整治不斷的在加強,那對塑料行業是喜還是憂?短線而言,環保督查引發的供需矛盾將導致市場價格重心下移。長遠來看,利大于弊。
行業規范化:通過環保督查的落實,關停淘汰大批手續三無、“散、小、亂”的作坊式塑料加工個體或企業,環境得到治理的同時,也從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塑料制品市場的不正當競爭,正規企業將迅速填補市場份額,為其產品及市場空間帶來增長點,確保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制度完善化:經歷此次環保風暴的洗禮,塑料企業將積極完善環保配套設備,建立成熟的環境管理制度。潛移默化下,其生產、經營也會逐漸踏上可持續、人性化、安全化的道路,從而改善塑料市場的大環境,進而使塑料從業者獲利。
技術創新化:下游塑料制品企業不再需要依賴價格戰生存,將重心產業結構的調整上。增強自助創新能力,不斷推出高品質的產品并產業化,以提升國產技術競爭力,縮短與國際的差距。
總體而言,此次環保督查將不良企業推入了萬丈深淵,無資金、無技術、無優勢的加工個體或企業無一例外被剔除出市場。而正規企業則將在短暫的陣痛期后進入高速發展的時代,未來的塑料行業將更加成熟、有序。
舍弗勒“求助函”事件回顧
汽車零配件供應商舍弗勒投資(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舍弗勒”)向政府發布的一則“求助函”表示,舍弗勒唯一的滾針原材料供應商——上海界龍金屬拉絲有限公司由于環保方面的原因,于9月10日起被政府相關部門實施了“斷電停產,拆除相關生產設備”的決定。
而經排查,一旦滾針斷貨將導致49家汽車整車廠的200多個車型從9月19日開始陸續全面停產,包括如凱迪拉克ATS、XT5和CT6、以及別克新君威、新君越、新GL8、上汽榮威RXS等車型,損失將達3000億。
由于短時間內很難找替代供應商,且新的供應商需要經過技術認可和質量體系認證,舍弗勒懇請政府有關部門在不違反相關環保法律法規的前提,允許界龍繼續為其提供3個月的冷拔鋼絲服務,保證供應商切換所必要的準備時間。《緊急求助函》用了“十萬火急”來形容。
或對車企產生影響
舍弗勒是一家來自德國的企業,1995年入華,在車輛動力系統方面擁有多項專業技術,客戶幾乎遍及中國所有的汽車生產廠商,如上海通用、上汽大眾、上汽集團、一汽大眾、長安福特、長安汽車、長城汽車、吉利汽車、北京奔馳、華晨寶馬等,以及大量一、二級零部件供應商,如博世、大陸、上汽齒等。不可否認,舍弗勒一旦停產,將對整個汽車行業產生重大沖擊。
縱觀業內,由于供應商斷貨導致主機廠停產的事件之前確有發生。今年6月,博世由于轉型系統出現缺貨曾導致寶馬工廠短暫停產。據一位熟悉零部件的生產商透露,整車廠一般能夠保持1.5-2個月的整車庫存,但兩個月后如果事情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整車廠和變速器廠都將面臨停產的危機。
據悉,舍弗勒停產的影響似乎沒有其想象的那么嚴重。雖然舍弗勒通過公告反映了滾針停產所帶來的隱患,但上汽集團旗下企業不止舍弗勒一家供應商,并未對公司的生產產生任何影響。
供應鏈應多元化布局
從早前寶馬供應商斷貨事件到如今舍弗勒斷貨危機,車企在采供體系上存在的問題在逐漸暴露,也從側面反映了汽車制造模塊化的弊端。
業內人士普遍表示,使用單一供應商,對企業管理相對簡單,但風險高度集中,一旦這個供應商出現問題,后患和危難難以估量。另外,這種合作模式,雙方利益捆綁太大,無法進行有效監督和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