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棒材生產工藝:
用擠出法成型小同的產品,生產操作過程不完全相同,但開車前的準備工作,擠出機的操作,停車等過程基本上與擠管操作相同,因此,不重復敘述。現將擠棒與拚管不同的操作簡單介紹
(一)開車
1.開車前,擠出機和機頭一般呈兩種狀態:一種狀態是內部不含塑料,如硬聚氯乙烯,在上次停車時,機簡,螺桿,機頭均已清拆過,此時只要當各部分溫度達到規定值的時候,就可以馬上開車。另一種狀態是內部含有塑料,如聚乙烯或聚酰胺等,上次停車時,機頭未清洗,機筒,螺桿,機頭內均含有部分塑料,當溫度到達規定值時,還需要保溫30-45分鐘,讓塑料完全熔融才能開車。否則溫度一到馬上開車,就會發生阻力過大,損壞螺桿及設備,出料不正常等現象,使操作無法順利進行。
2.開車加料也應采取“饑餓法”,即少量逐步的將原料加入料斗,當看到塑料棒材擠出來后,才可以將原料倒入料斗加滿,讓棒材連續擠出。
3.棒材的引出、開車時,棒材剛出冷卻定徑模,與制動裝置有一段距離,無法施加阻力。為了使開車擠出的棒材無空隙,不成為廢料,開車時需采用圖6-8所示的引出裝置。
引出裝置是一根外徑與水冷卻定徑模內徑相等的硬聚氯乙烯管子,硬管的一端用插銷和帶有螺紋的金屬棒連接。開車前,先將金屬棒帶螺紋的一端插人冷卻定徑模內,用硬管代替棒材,夾入制動裝置內,開車后熔融塑料經機頭進入冷卻定徑模,凝結在金屬引出棒上,形成棒材,并將金屬引出棒從冷卻定徑模中推出,當棒材通過制動裝置后就可以將引出裝置取出。
4.當棒材到規定長度后,開切割機將棒材鋸下。
(二)質量檢查
棒材外觀尺寸可用卡尺測量,圓度可用肉眼直接觀察,內部是否實心檢查就較困難。
根據棒材外觀及內在質量槍查,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工藝操作條件,使質量符合要求。
(三)停車
1.停止加料,當加料口處螺桿露出來時,可逐漸降低擠出機及機頭溫度。對大直徑的棒材中心熔融區“補料”需一小時以上,故不能立即關電熱。
2,將制動裝置夾的緊一些,增加阻力,并將螺桿降至最低轉速,讓螺桿擠出的剩余熔融料不斷補入棒材的中心部分,以彌補棒材錄后凝固收縮所需要的物料,否則,最后擠出的一部分棒材中心會出現無數微小的空隙,即“白芯”而報廢,如圖6-9.
3.當料擠光,棒材不前移時,可將各部分的溫度關掉,并使螺桿停止轉動,將冷卻水也關掉。讓棒材自然冷卻。
4.對熱穩定性較差粘度較大的塑料,或下次開車要調換原料時.需將機頭,螺桿清洗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