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增塑劑廠家生產的塑化劑是一類常用的塑料添加劑,普遍存在于環境和生物體中。塑化劑(也叫增塑劑)是一類常用的塑料添加劑,主要作用是增加塑料材料的柔軟 性、延展性和可加工性。塑化劑的種類多達上百種,如鄰苯二甲酸酯類、己二酸酯類等。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是使用最普遍的塑化劑,2011年臺灣發生的塑化劑 事件中主要涉及的是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白酒塑化劑事件中涉及的也是鄰苯二甲酸酯類。
常見的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有20多種,如鄰苯二甲酸二甲酯 (DMP)、鄰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NP)等。 塑化劑在環境和生物體中已經普遍存在。塑化劑如DEHP在塑料制品制造過程中會釋放至空氣中,在塑料燃燒以及夏季高溫條件下,塑料制品中的塑化劑也容易釋 放出來。DEHP會釋放到土壤中,也會溶于地下水或地表水中。
隨著工業廢氣、廢水的排放,以及塑料制品的廣泛應用,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早已進入環境,普遍 存在于大氣、水體、土壤和生物體中。糧食在生產過程中也會富集環境中的塑化劑,因此用糧食制造的產品,包括釀造得來的白酒中也很可能存在塑化劑。塑料應用 于食物包裝材料時,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可能會遷移至食物中,對食品造成污染。
大多數白酒包裝都有塑料部件,市場上有大量白酒就是裝在塑料桶或者塑料袋里出 售的,這些塑料材料中的塑化劑都很有可能會溶入白酒中。相關研究與調查結果顯示通過飲食而攝入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的情況普遍存在。丹麥研究人員曾在 2000年調查研究了29種成人食品和11種兒童食品,發現50%的食品中含有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其中DBP的含量為 0.09-0.19mg/kg,DEHP的含量為0.11-0.18mg/kg。另有文獻報道,健康人血清中塑化劑DBP 的含量最高可達7mg/L。
國際相關研究表明,大部分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對人類致癌性證據不足,DEHP等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對健康的影響取決于其攝入量。根據歐盟、 美國的毒理學研究結果,大部分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都沒有列入致癌物名單,其中DEHP、DBP、鄰苯二甲酸丁酯芐酯(BBP)具有2類生殖毒性,即對動物 產生生殖毒性,具有類雌激素作用,有可能引起男性內分泌紊亂,導致精子數量減少,但對人類致癌性證據不足,也尚未發現人體受危害的臨床病例。DEHP等鄰 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對健康的影響取決于其攝入量。
世界衛生組織、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管局和歐盟分別認為,成人攝入25μg /kg·bw·d、40μg /kg·bw·d和50μg /kg·bw·d及以下的DEHP是安全的。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通過對DBP的生殖發育毒理學研究提出了“未觀察到有害作用劑量” (NOAEL),在此基礎上提出DBP經口攝入參考劑量為10μg /kg·bw·d。歐盟食品科學委員會(SCF) 通過科學評估,認為DEHP的人體每日允許攝入量(ADI) 為50μg /kg·bw·d,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NP)的毒性更低,即使每天攝150μg /kg·bw也是安全的。
我國按照相關法規,塑料增塑劑廠家生產的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被列為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并且禁止在食品中使用。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不是食品原料,也不 是食品添加劑。2011年我國原衛生部發布《關于公布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第六批)的公告(衛生部公告2011年第 16號)》,將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列為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并且禁止在食品中使用。2013年底發布的《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通報成人飲酒 者DEHP和DBP初步風險評估結果的函》(國衛辦食品函〔2013〕283號),文件中明確對白酒產品中DEHP和DBP的含量做出了限量規定,規定 DEHP在5.0mg/kg,DBP含量在1.0mg/kg以下時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