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視為船用油企業娘家的中國石油流通協會船用油專業委員會,1月6日在南寧悄然舉行了一個專題會。溫暖如春的秀美景色,并為未讓參會的企業家們放松心情,因為一場突圍戰即將打響。對船用油行業而言,2015年低迷市場的舊困未除,2016年環保倒逼的新壓又來。業界專家稱,當下走在十字路口上的船用油企業,正面臨自身發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抉擇。
船用油行業市場低迷 步入發展十字路口
“沒有想到,傳聞幾年的這個大法一出來,給企業帶來巨大挑戰。眼下,船運業蕭條收縮,船用油需求大幅下滑,原本船用油供應商的日子已經不好過了。”東北一家油企老總見到記者脫口而出。
這位油企老總提及的這個大法,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以下簡稱“大氣法”),被稱為“史上最嚴“船用油硫含量控制標準,并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
長期以來,國內煉廠不生產燃料油,水上運輸所需要的發動機燃料,是由油商采用母油調制而成的,像渣油、油漿、瀝青、煤焦油等都可做母油,因其自身含硫量的大小,便決定了“二次加工”燃料油的最終品質。
此次“大氣法”出臺前,有很長一段時間,國內船舶燃料油含硫量保持在3.5%。按照“大氣法”的新要求,改用普通柴油替代燃料油,2018年含硫量要達到10PPM以下,對船舶在內江內河排放進一步嚴控。
中國是一個內河航運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據不全統計,截至2013年底,國內擁有水上運輸船舶17.26萬艘,凈載重量2.44億噸。在全球十大港口中,中國占據八席,吞吐量約占全球1/4。
值得關注的是,船舶運輸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來自科技部的數據,2013年全國船舶二氧化硫排放量約占全國排放總量的8.4%,氮氧化物排放量占11.3%。受船舶污染影響最大的是港口城市,其次是江河沿岸城市。
為進一步加大環境保護力度,交通運輸部更有針對性地推出了《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區實施方案》,并從2016年-2019年開始分步實施。
“在這些區域率先實施,無疑已是重污染區。在船運業不景氣下,采用倒逼方法,船用油或是被壓死的最后一個稻草。“交通運輸部危管防污處副處長張春昌強調說。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內貿船用油總量達到880萬噸左右,這其中內江內河船用油量200萬噸上下。依據中國石油流通協會船用油專業委員會測算,“大氣法”實施的今年,整個行業生產成本將多增加8億元。
參會企業家們一致表示,對限制船舶污染、改善江河環境責無旁貸,這也是企業社會責任所在。與此同時,能否從行業自身現狀出發,設置一個條例實施的緩沖期,讓企業軟著陸,這也是實際情況。
環保部機動車排污監管中心項目主管馬冬表示,“大氣法”出來,惟有去執行,更主要在于強化企業的主體責任,同時促使油品行業加強監管,從而確保“大氣法”的有效實施。
“從國家新法新規,都給船用油行業劃出了紅線。在未來的船用油市場‘新常態’下,一部分產品必須升級換代,一部分市場必然被重新瓜分,一部分企業將會被洗掉。“中國石油流通協會會長邸建凱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