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認為,“自貿區發展只是給了更多鋼鐵企業走出去的機會,通過自貿區可以把自己優勢的中高端鋼材出口,同時也可以很便利地實現高端鋼材的進口,減少了中間的操作成本。”分析師強調,自貿區更多地傾向于進出口操作,而非涉及到產能布局的調整和鋼材下游消費的增加。“目前自貿區對國內整體鋼鐵行業影響有限,不過,隨著制造業轉型升級到位,鋼鐵行業在自貿區會得到更多發展空間和機遇。”分析師說。
3個新自貿區已經確立。2015年4月21日,在廣州南沙區、天津港片區、福州馬尾區,中國(廣東) 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分別掛牌。 無論是從國家戰略規劃的制定,還是從區位特點分析,此次新建立的3個自貿區各有側重。而且不難發現,圍繞現有的4個自貿區,都分布著各有特點的鋼鐵企業。那么,自貿區到底對鋼鐵業有多大吸引力? 分析師指出,近年來由于鋼鐵行業的持續低迷,鋼鐵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這對傳統的鋼貿行業及制造業形成了巨大的沖擊,國內各大鋼材貿易區紛紛關閉,國內鋼材貿易商數量大幅減少,而近期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鋼鐵電商紛紛崛起,這更是對所留下來的傳統商家形成生存威脅。分析師強調,“自貿區可以將鋼鐵貿易、運輸、制造、倉儲整合為一體化,降低之間的商業成本,并依托國家 “互聯網+”的經濟政策,發展平臺經濟,增強市場競爭力,這對國內外鋼材的流通、制造,以及出口將帶來量的提升,對國內鋼鐵行業轉型升級具有指導意義。”
從2013年11月,鋼鐵迎來了長期的寒冬。鋼鐵過剩,價格急劇下降。2015年一季度大部分的鋼企處于虧損狀態。如何打破僵局,是國家和鋼企面臨的最大問題。 根據現有形勢,回收商網對此進行了簡單分析,認為還是有可能突破現有問題的。 制造業出口+轉型時期到來,自貿區的建立都將帶動我國鋼鐵的發展。 自2013年國家建立上海首個自由貿易區后,2014年國家又集中批復建立廣州、福建、天津3個自貿區,形成東部沿海自貿區群。業內人士指出,國家自貿區的集中建設將有利于鋼鐵行業,特別是利于鋼鐵制造的轉型升級。分析師向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自貿區的建設或將打破傳統的鋼貿模式、制造模式,將降低鋼鐵企業的商業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對國內鋼鐵行業轉型升級具有指導意義。” 然而,相較京津冀一體化的建設規劃對河北地區的產能帶動,自貿區對鋼鐵行業的刺激并沒有行業預期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