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形成促進劑是什么?1925年Collip首次發現甲狀旁腺激素(PTH)是一種維持血鈣、血磷穩定的激素,以后PTH促進骨吸收,提高骨轉移及升高血鈣的作用漸為人們熟知。
小編告訴你骨形成促進劑是什么
甲狀旁腺激素(PTH)是調節鈣和骨代謝的主要肽類激素之一,它能精細調節骨骼的合成代謝及分解代謝過程。早在1929年至1937年間北美的不同實驗室就報道甲狀旁腺激素有明顯地促進年輕大鼠的骨骼合成代謝作用,此后證實其有增加骨量,改善骨的微結構和生物力學性能的作用。皮下注射PTH,絕對生物利用度95%,隨劑量增加,血PTH水平呈線形上升。20ug皮下注射后,30分鐘達血PTH峰值。靜脈注射和皮下注射的半衰期分別為5分鐘和1小時。在人的PTH臨床試驗開始于1970s,有對照的臨床試驗始于1990s
在骨質疏松病人行PTH治療前后,人骨組織計量學和三維結構檢測顯示對皮質骨有合成作用,未見皮質多孔性增加,松質骨的微結構有改善。
不良反應,截止到2003年12月未見應用PTH后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血鈣濃度的改變各家報道不一,多數報道輕度升高,仍在正常范圍,有短暫輕度高鈣血癥的報道,也有血鈣下降的報道。迄今最大樣本組(1637例)PTH20ug和40ug出現一過性高鈣血癥分別為11%和28%,一旦發生高鈣血癥,鈣劑補充減量,如仍血鈣水平高,PTH改為注射半量,停藥者在兩組分別為1例和9例。有惡心(5.3-8%)、頭痛(5.3-8%)、小腿抽筋(0.7-3%)、頭暈(9%),由于不良反應停藥者占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