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的工業企業盈利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仍然疲軟。
中國6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0.3%,增速進一步回落,前值增長0.6%。1-6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0.7%,降幅比1-5月收窄0.1個百分點。
民生證券點評稱,利潤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到費用侵蝕,即三大費用并未隨營業收入大幅下滑。6月工業增加值環比微增,而PPI降幅環比擴大,“在前一個季度工業增加值及海外需求穩定的前提下,PPI下降主要受美元強勢下的大宗商品的下行的拖累,也是主營業務收入疲軟的原因。”民生宏觀分析師張瑜表示。
光大證券則表示,利潤總額同比增速由升轉跌主要由于股市下挫帶來的投資收益下降。今年4月投資收益曾推高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速的2.4個百分點,是當月工業企業利潤回升的主要動力。
中國統計局分析師解讀稱,6月份工業利潤有所下降,主要受三個方面因素影響:
首先,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明顯。盡管6月份工業生產增長有所加快,但由于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4.8%,且降幅比5月份擴大0.2個百分點,對工業利潤下降產生直接影響。
其次,單位成本有所上升。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6.19元,同比上升0.13元。
第三,上年同期利潤基數較高。上年6月份,工業利潤增長17.9%,增速為上年各月最高,對今年6月份利潤增速有一定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受年內三次降息影響,企業利息支出明顯下降,中國6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息支出同比下降6.2%,為今年以來最大降幅。
“6月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0.7%,雖然較5月的0.3%小幅回暖,但增速依然較低,顯示需求較為疲弱。房地產銷售復蘇與基建投資企穩回升尚未傳導至生產面,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光大證券指出。
該券商稱,“低迷經濟呼喚寬松政策。工業企業需求疲弱,盈利下滑,結合財新PMI的顯著下行,經濟下行壓力呈現加大態勢。4月份以來經濟數據呈現的弱企穩狀態并不穩固,持續穩定企穩回升需要寬松政策的保駕護航。未來貨幣政策將繼續著力于引導金融體系資金進入實體經濟,而財政政策也將顯著發力。”
由于中國一季度經濟增速僅7%,部分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央行應該進一步降息。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稱,中國經濟增長實際可能比7%要更差,因此有進一步降準降息空間。此外,前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李稻葵認為,中國應再降息1到1.5個百分點。鑒于美聯儲最快可能會在9月加息,李稻葵稱,中國央行“這兩個月應該適當地加快,繼續降息。”
但彭博社報道稱,隨著通脹風險提升,中國1年期掉期利率顯示,中國央行已經沒有進一步降息的空間了。交通銀行分析師Xu Yuehong認為,“貨幣政策制定者更可能采取定向措施來刺激經濟增長。”
據民生,從企業類型來看,依然是國有控股企業利潤增速拉后腿:
1-6月份,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980.2億元,同比下降21.2%;集體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35.3億元,下降 0.1%;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8552.6億元,下降1.7%;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216.7億元,增長4.2%;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771.3億元,增長6.3%。
從行業結構看,依然是資源類行業以及產能過剩嚴峻的行業拉后腿:
1-6月份,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1396.1億元,同比下降58.8%;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24436.4億元,增長6.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2609.3億元,增長17.2%。
華爾街見聞網站上月介紹過,今年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0.6%,增速比4月份回落2個百分點。1-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0.8%,降幅比1-4月份收窄0.5個百分點。
民生宏觀指出,經濟總需求和物價下行雙重壓力導致工業企業收入被“量”“價”雙殺,而融資成本高企、勞動力成本剛性、存貨跌價損失和資源企業虧損則是利潤同比下行的主因。從收入端看,總需求和物價下行壓力,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不斷下行,預計圍繞著一帶一路、冬奧會、區域協同等戰略穩增長政策會更加積極;從成本端看,貨幣政策將維持寬松,降低企業融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