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帶領了化工行業的快速增長,未來17年,汽車的產出量又將增長一倍,根據HIS汽車信息調查,2003年的汽車總量是5690萬輛,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會達到1.041億,而這其中大部分增長將由快速發展的中國市場帶動。
從實際情況來看,汽車制造商為了降低汽車重量、符合政府制定的排放標準開始采用新材料。例如,美國公司平均燃油經濟性標準(CAFE),強制要求汽車制造商降低油耗,歐洲汽車道路負荷和溫室氣體排放必須減少30%等,這一系列政策要求汽車要采用更先進的發動機、變速箱以及混動技術,其中,使用碳纖維和聚合物及復合材料能使車身重量減少25%-70%。
在多數情況下,主流汽車制造商會采用傳統金屬加工方法減輕重量產生高性價比以提高競爭力,在保證安全供應鏈、成本效益的前提下,制造商會做出更大膽的調整——采用復合材料。
汽車帶領化工行業快速增長
塑料進軍汽車行業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比如聚碳酸酯玻璃取代普通玻璃,在道路上行駛的汽車幾乎每臺都有一個P前燈和PC/PMMA尾燈。PC下一個目標就是車窗,然而成本問題和監管問題限制了這種材料的發展。
車窗采用PC材料將帶來更多創新,例如組件可以集成在玻璃中,窗戶/光/欄板集合在一起,使汽車的整體風格和價格做出改觀,說不定這會是一個革命性的創新。
汽車玻璃和內飾已有一些汽車制造商采用塑料或復合材料,目前正在尋求改變汽車外飾的道路,設法在車身面板使用這些材料,帶來更精妙的發展。
碳纖維一直被用于制造最高端的賽車,即采用碳纖維制作車身面板,包括A級外墻板、門板、儀表盤和遮光罩,來減少汽車自重,即使這樣碳纖維的高成本阻礙了它的發展市場。
就成本問題,化工行業已經給出了確切的答案——泡沫,塑料和纖維復合材料的混合體,使用標準擠出塑料和玻璃纖維夾在泡沫結構中。該材料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大大降低重量,同時保持結構的完整性。拜耳材料科技在2013K展上曾展出這種材料,使用碳纖維和聚合物及復合材料后重量能減少25%- 70%,并且在制造商可以接受的價格范圍內。
巴斯夫已經成為輕量級革命的領跑者,目前已經提出了浸漬樹脂纖維的開發解決方案,并深入優化模具與塑料生產中的輕量化結構。這種材料已經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車輛。例如,這種解決方案可以在大規模生產的車輛中使用,但今天為止該技術只支持汽車零部件的更替。專家預測,到2020年,這些材料將會在汽車行業帶來概念突破和全新設計的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