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年出口大量各類產品,按照生產者責任制的要求,很多產品生產者都附帶有回收責任,當然可能很多的貨物價格計算時沒有附帶如回收再生利用的成本,但是從國家貿易的角度上講,大量的貨物出口,必定會有大量資源的進口,廢料行業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蓬勃發展起來的。
我國進口廢料行業一直背負罪名前行
進口廢料行業進口的是國內缺乏的各類大宗物質,包括鋼鐵、有色金屬、紙、塑料等等,公眾眼中看到的、更關注的、是進口洋垃圾,在公眾視野里,徹底混淆了進口可再生資源和洋垃圾的概念。
公眾視野里更多關注的是可以看得見的污染或者夾帶的垃圾,不會去計算從礦石、原油到各類物質所產生的冶煉、聚合所產生的嚴重的污染,這些大家已經習以為常。
一方面是公眾的直觀認識,另外一方面就是業界需要在和公眾溝通上做更多的努力。
進口政策的變化
2008年以前屬于一個階段,2008-2012年屬于法規不斷完善的階段,2013年綠籬行動后屬于一個實施不斷嚴格的階段。這個過程中,中國建立了全球最嚴格與完善的進口廢料監管體系。
最近又有朋友反映,一些地區開始在進口廢塑料企業安裝監控設備,也是實施不斷嚴格的一個延續,這種監管讓行業發展不斷在提升水平。
從業企業的變化
伴隨著政策的變化,從業企業的類型也不斷在變化,從貿易企業居多到很快過渡到以加工利用企業為主體,甚至貿易企業的功能在行業越來越弱化的狀態。
進口廢料行業的貿易企業的功能和服務需要創新和改變,才能在新的環境下找到自己對產業發展的價值。
市場的變化
近幾年,尤其是近2年,進口廢料行業越來越從一個“偏門”轉變成了一個“成熟”行業,一個企業在行業里生存發展,需要構造自己獨特的優勢,從生產效率到環境保護,從國際采購到國內銷售,從內部管理到社會責任承擔,行業發展可謂日新月異,不能看到這種趨勢的企業可能感到越來越難,已經悟透行業發展規律的企業,在新環境下默默布局。
行業企業心態的變化
暴利、到微利、到平衡再到可能虧損,企業家的心態也在發展不斷的變化。
從賺快錢、賺利差,大家心態也在不斷向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構建企業優勢的方向上走。
行業發展需要協會組織更加強大
中國和發達國家的一個重大區別就是社會組織發展的速度太慢,很多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都應該有協會組織承擔起協調和引導溝通的作用。
中國廢塑料協會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行業發展的新的關鍵時期,需要承擔起更多的使命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