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都開始重視進口廢物原料的檢驗監管成效和貿易便利化程度,而且檢疫局在貫徹國家質檢總局“放管治”三位一體質量提升格局的要求時,開始把進一步提升進口廢物原料監管和服務水平作為重要內容。
進口廢物原料風險“放管治”質量格局提升
小編發現進口廢物原料檢驗監管模式,對不同種類和來源國的進口廢物原料實施風險管理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加強把關成效
實施風險管理以后,低風險貨物的檢驗檢疫工作壓力明顯得到緩解,可以把監管重點放在高風險國家與重點貨物上,有效提升問題檢出率;同時低風險貨物查驗率降低以后,又能快速通關,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
整合檢力資源
不同風險的貨物耗費相同檢力,檢力平均使用不利于把關成效提升和快速通關。實行風險管理后,檢驗檢疫機構可以把有限的檢力發揮出更高的效能。
為驗證風險管理的實際效果,盡量減少模式改革帶來的不確定影響,在條件成熟的時候組織試點運行,評估風險管理實際成效,實現效果可見,影響可控。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運作后,組織專家組對風險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綜合評估,以便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