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推出大額存單之后,存款利率上限存在的必要性下降。高盛預計,中國利率市場化最早可能在10月實現。
高盛經濟學家鄧敏強和宋宇等人發布報告稱,央行的這一舉措應被視為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的最后步驟之一。央行的決定實際上是允許銀行以市場利率從居民和機構投資者(非銀企業、保險公司及社保基金)吸納大額儲蓄,繞開了現有的儲蓄利率上限。大額存單的發行將進一步減輕銀行競相吸儲的壓力,使得存款利率上限存在的必要性進一步下降。
他們預計,利率市場化進程很有可能今年底之前完成,甚至在10月左右IMF討論人民幣納入SDR籃子前實現。
中國央行昨日決定推出大額存單產品。根據規定,個人投資人認購大額存單起點金額不低于30萬元,機構投資人認購大額存單起點金額不低于1000萬元。大額存單期限包括1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1年、18個月、2年、3年和5年共9個品種。
大額存單發行利率以市場化方式確定。固定利率存單采用票面年化收益率的形式計息,浮動利率存單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為浮動利率基準計息。
值得注意的是,《存款保險條例》自5月1日起開始實施,大額存單作為一般性存款,納入存款保險的保障范圍。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與利率市場化相關的制度基礎和負債工具創新已基本到位。
高盛經濟學家們同時還表示,盡管利率市場化并非硬性要求,但若能實現這一金融領域重大改革,則有望爭取到IMF主要利益攸關方對人民幣納入SDR更多的政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