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商務部將對中國進口的乘用車和輕型卡車輪胎產品征收懲罰性“雙反”關稅。專家指出,在經濟全球化和產業供應鏈國際化的背景下,美國這種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違背了世貿組織相關規則,不僅嚴重損害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也令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承擔不必要的損失,是損人不利己之舉。
美國政府此次對中國輪胎產品進行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涉嫌濫用貿易救濟措施,遭到美國專家質疑。
首先,美國商務部是根據勞工組織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的申請對華輪胎產品展開“雙反”調查的,美國國內全部9家輪胎制造企業沒有一家支持立案,只是在美國工會壓力下被迫保持中立。
專家:美對華輪胎產品“雙反”損人不利己
美國固特異輪胎橡膠公司執行副總裁勞拉·湯普森今年初表示,作為一家全球運營的跨國輪胎企業,該公司對于美國政府的上述“雙反”調查不持任何立場。長期為美國貿易救濟調查應訴企業提供辯護的律師戴維·克里斯蒂說,跨國公司向來對此類“雙反”申訴持較為謹慎的態度,因為這些跨國公司的海外工廠和與其處在同一供應鏈上的其他企業都可能受到美國政府裁定的懲罰性關稅影響。
美國智庫凱托學會貿易政策專家丹尼爾·伊肯森指出,美國9家輪胎制造企業中有8家在中國建廠生產輪胎并向美國出口,因此美國輪胎企業也會因美國政府征收的“雙反”關稅而遭受損失。他表示,缺少美國輪胎企業的支持,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代表的工人又不到美國輪胎產業就業人數的一半,該勞工組織能否代表整個美國輪胎行業提出“雙反”申訴頗值得商榷。
其次,對于中國輸美輪胎產品是否對美國輪胎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就連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6名委員也莫衷一是。3位民主黨委員全投贊成票,3位共和黨委員全投反對票。按照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裁定規則,票數對等的情況視為肯定性裁決,4張反對票以上才能作出否定性裁決,這為美國政府濫用貿易救濟措施留下了制度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