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萊陽一家藥店進行執法檢查時,執法人員發現藥店負責人正要去鎖一個房間門,執法人員立即上前檢查,發現房間擺滿藥品和大量使用過的一次性輸液器、空的氯化鈉塑料瓶,另一邊用透明塑料布圍成了一個小房間,里面放有婦科檢查床、一次性婦科診療器械及使用過的藥品,并發現一本記事本,上面記錄為病號做過的婦 科治療及收費情況。“屋里零亂不堪,四周落滿灰塵。”執法人員告訴記者。在大量證據面前,藥店負責人承認為病號開展過診療活動,該藥店未取得《醫療機構執 業許可證》。現場執法人員進行了拍照取證,制作了現場監查筆錄和詢問筆錄,沒收了現場發現非法行醫的藥品器械,并依法對其進行了取締。
氯化鈉塑料瓶引出藥店隱藏內幕
在對開發區醫療市場進行監督檢查時,工作人員發現某小區一樓門窗上貼有“針灸、診所”字樣,并未懸掛規范化診所統一要求的牌匾,執法人員懷疑為無證行醫, 便進行檢查。經詢問得知,該診所尚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執法人員在現場未發現患者、氯化鈉塑料瓶及收費票據等證據。當事人態度誠懇、主動承認錯誤,執 法人員當場下達衛生監督意見書,責令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不得開展診療活動,并責成其立即去除門窗上的“針灸、診所”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