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香水村目前是寧夏從事皮革加工生產規模最大、參與生產人員最多、銷售渠道最廣的行政村,“香水橋”灘羊皮毛(集體)商標的知名度越來越大,被中國畜產品流通協會授予“中國(海原)灘羊皮草之都”區域榮譽稱號。
香水村皮草“香”四方。這是香水村人努力的結果,也是香水村人的驕傲。
市場需求與競爭讓香水村皮草加工“吃不消”
不過,這只是香水村邁出的第一步。雖然香水村皮草加工有近百年的歷史,但面對未來的激烈競爭和市場需求,香水村的皮草加工才只是個開始。
張廣平說,今后,他們將以“特色化、產業化、規模化、優質化”的發展思路,通過內引外聯,引進先進企業,著力提升產品附加值,延長產業鏈,努力轉變經營方式,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轉變。同時,規劃建設占地300畝、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的皮草加工產業功能園區,吸引本鄉及周邊縣區的皮草企業和個體戶進駐產業功能區生產加工,力爭將香水村建設成為全縣、全區乃至西北的皮草產業基地。
海原縣高崖鄉香水村不僅村名好聽,還因皮草加工名揚四方。
香水村現有983戶3890人,但耕地只有10958畝,人均不到3畝地。
耕地雖少,但香水村人從不“自卑”,因為他們壓根就沒把心思放在那幾畝有限的土地上。香水村人增收致富另有門路———皮草加工。
其實,香水村皮毛加工有近百年的歷史。靠著祖傳的手藝,香水村人的日子過得寬裕而滋潤。2013年,香水村農民人均純收入6296元,比海原縣農民人均純收入4838元多出了1458元。
在香水村,成立于2012年的海原縣伊源裘藝有限公司現有員工23人,絕大多數人來自香水村。馬雪蓮、楊玉梅等農村婦女最先來公司上班,現在已是熟練的勞動工人。馬雪蓮說,她一個月能掙3000元左右,幾乎是她家幾畝地一年的收入。
皮草加工讓當地農民受益匪淺,也沒讓投資者失望。據海原縣伊源裘藝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浩介紹,他們公司成立后,當年就實現銷售產值1235萬元,純利潤80萬元。2013年,公司實現產值1968萬元,純利潤113萬元。今年預計產值可達2400萬元,純利潤達140萬元。
高崖鄉黨委書記張廣平告訴記者,香水村目前生產經營的皮草加工種類主要有:生皮、熟皮、半成品褥子、裘服、下角料、皮革、工藝品七大系列,產品銷售遍布全國各地。同時,在河北、浙江、廣州等地建立銷售處50多個,駐外銷售人員100多人。截至今年6月底,香水村皮草加工注冊公司已達11家,皮草專業合作社4家,個體加工戶190戶,從業人員1257人,加工量110萬張,實現產值3.6億元,純利潤2100萬元,占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5%。預計到今年年底,香水村皮草加工量將達230萬張,實現產值7.3億元,純利潤4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