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周三下跌近6%,為2004年以來首次跌破每桶35美元,因數據顯示美國汽油庫存大幅增加,加重了全球供應過剩局勢仍在加劇的擔憂。
布倫特原油被拋售,錄得9月初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今年至今已累積下跌逾8%。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費國中國的經濟數據惡化,以及沙特和伊朗間劍拔弩張的關系給市場帶來的影響可能利空大于利多,從而點燃了油市今年的跌勢。
美國能源資料協會(EIA)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月1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減少508.5萬桶,至4.82324億桶。當周美國汽油庫存增加1057.萬桶,至2.31996億桶,周度增幅創1993年來最大。分析師此前預計為增加230萬桶。該數據拖累汽油期貨跌至2009年以來最低位水平。
汽油期貨周三重挫,拖累全球油價跌至11年低位,意味著零售價格跌幅將不會落后。
一些交易員稱,EIA數據表明需求放緩,可能會延長供應過剩的時間。汽油庫存數據蓋過了原油庫存減少510萬桶的影響。
投資者對中國原油需求的擔憂亦打壓市場。繼周一公布了疲弱的制造業活動數據后,一項調查顯示,需求減少帶來的競爭加劇,導致服務業收費價格進一步回落,財新中國12月服務業PMI亦降至17個月低點,更增添了市場的看跌氣氛。
財新/Markit周三聯合公布,中國2015年12月綜合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環比下降1.1個百分點至49.4;當月服務業PMI則降至50.2,創2014年7月以來最低水準(當時為50.0),同時也是2005年11月開始該項調查以來的次低水平,2015年11月為51.2。
鑒于原油價格低迷及燃料需求增加,美國和全球其他國家煉廠一直加足馬力。2015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創五年來最快,但仍不足以吸收持續過剩的原油供應。分析師和投資者普遍預計至少2016年上半年油價仍將保持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