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109歲的塑料印刷巨頭施樂,歷經沉浮,早已是企業界名副其實的常青樹。在靠一臺復印機創造黃金10年后,施樂在技術時代的變革前多次重新定位,直到現在還在進行轉型升級。
創立伊始,施樂就有很強的創新意識。這在當時的年代是相當罕見的。早在上世紀30年代,為提高市場份額,施樂的前身哈羅伊德公司就不惜投入數年精力開發一款質量更高的影相紙。即便是在美國大蕭條時期,這款產品依然表現不俗。
百歲塑料印刷巨頭仍在不斷轉型升級中
進入復印機行業后,哈羅伊德公司也是矢志不渝,堅持研發,經過十年的不斷努力,終于在1949年成功推出第一款復印機。這款機器雖存在若干問題,但因為在膠印領域里具有很好的應用,銷量相當不錯。哈羅伊德公司沒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而是馬上將利潤投入到第二代產品的研發,于1960年推出載入史冊的自動復印機914。為開發此機型,施樂一共投入1250萬美元,幾乎是它在1950-1959年之間的總利潤。
施樂積極強大的創新基因讓它從不安于現狀,總是在尋找新的技術突破。早在上世紀60年代后期,它就開始了前瞻性的研發工作,如打造無紙化的電子辦公室等。它也很早就看到了計算機技術的廣闊前景,并通過收購數家電腦公司,在1970年成立了計算機部,開始向此領域拓展,可惜并沒有成功。
施樂和柯達是同鄉,都出身于紐約州的羅徹斯特市。柯達維持了120年,已于2012年退出歷史舞臺,其實雖敗猶榮。今年施樂已經109歲,雖歷經沉浮,也早已是企業界名副其實的常青樹,就算有朝一日真正衰落,亦是一代豪杰。
一直以來,“施樂強大的創新能力未必能夠給企業帶來顯著的效益”的批評不絕于耳。其實,這個批評也未必真正公平。施樂并非如多數大眾媒體所批評的那樣無用。事實上,它成功地將PARC開發出的激光打印技術商業化,僅此一項就累計獲得了1000億美元的收入。也就是說,施樂有能力將和它核心業務相關的技術成功市場化。
今天的施樂擁有近15萬員工,市值118億美元,業務遍布全球180個國家。在美國財富500強榜上,施樂位居第143位,同時也在Interbrand全球百強品牌榜上排名第62位,仍然是一個實力雄厚的國際大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