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2月中旬以來,大宗商品出現顯著反彈,尤其是螺紋鋼1601合約和鐵礦石1601合約出現幅度較大的上漲行情。當前,鋁、豆油和棕櫚油主力合約價格已經站上60日均線,銅、天然橡膠、螺紋鋼、鐵礦石和豆粕主力合約價格已經接近60日均線。其實,早在10月中旬,玉米和玉米淀粉主力合約價格就開始止跌反彈。可見,這次大宗商品價格反彈并不是由一兩個品種的基本面變動引發的,而是系統性因素變動導致的。
今年4月中旬至下旬,市場普遍預期中國政府會加大穩增長政策力度,銅、螺紋鋼、鐵礦石等大宗商品期貨價格出現一波幅度較大的反彈。只是5月中旬公布的4月基建投資累計同比增速為20.32%,低于3月的22.83%,大幅低于市場預期的25%,而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新開工面積增速也保持回落態勢。市場預期落空,大宗商品價格反彈夭折,轉而繼續下行。
12月以來的反彈與4月中下旬啟動的反彈具有一定的類似性,都受到財政政策加碼預期的影響。不同的是,這次反彈啟動時,大宗商品價格水平遠低于4月中旬,且大多數工業品供給端出現不同程度的收縮,比如銅、鋁和鋅等行業宣布減產,很多鋼鐵行業也被動減產或停產。
12月2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去產能將是2016年的重點經濟工作之一,并且要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因此,市場普遍認為大宗商品的供給端會進一步收縮,且需求端會較2015年略有改善。但這畢竟只停留在預期層面,往后看,明年1月中旬公布的12月經濟數據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基建投資增速、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能夠企穩或者出現小幅反彈,那么大宗商品反彈能持續得更久一些。反之,大宗商品反彈可能重復4月末5月初的故事。
最近一個月,人民幣持續貶值也給國內大宗商品名義價格反彈提供一定動力。市場普遍預期貨幣政策將趨于寬松,流動性將更為充足,有色、鋼鐵、地產板塊的股票出現一定程度的反彈。人民幣貶值、傳統行業股票價格反彈和大宗商品價格反彈能夠用財政加碼和流動性充裕一并解釋,三者在邏輯上是相通的。考慮到2016年經濟目標并不高,經濟總需求改善的空間有限,大宗商品價格反彈空間主要取決于供給端收縮的程度,也即取決于供給側改革推進情況。
總的來講,這波大宗商品反彈行情是由系統性因素引發的,反彈空間與去產能幅度有關,反彈持續性與需求改善持續性有關。最近幾周工業品主力合約價格在10日均線至60日均線區間整理的概率較大,等待12月經濟數據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