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消息稱,俄羅斯10月石油日產量增至1078萬桶,創蘇聯解體以來高位。
這一數據反映出俄羅斯的保衛市場份額戰略,因來自海灣國家的競爭對手開始向俄羅斯的傳統市場提供原油。
油價自去年6月以來已經跌去價格的逾一半,因全球供應過剩。
俄羅斯與沙特“火拼”
沙特在亞洲市場的供應霸主地位一度無人挑戰,而這些年來俄羅斯一直在為打入亞洲市場拼命努力。如今沙特開始反擊,大打折扣搶占歐洲地盤,搞得俄羅斯“后院起火”。
這與西方在俄烏問題上制裁俄羅斯無關,這種制裁主要涉及能源行業設備方面,而非油氣本身。實際上,這是一場爭奪客戶的商戰,盡管全球油價疲弱,作為石油出口國的俄羅斯和沙特卻都在增產。
莫斯科方面正在就全球石油供應過剩問題與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展開對話,而這場商戰可能會使事情變得更加復雜。此外,聯合減產看來已經很難。
沙特過去一直把業務重心放在美國和亞洲市場,而俄羅斯則是歐洲市場的主要供應國,特別是東歐的前蘇聯國家。
過去十年間,俄羅斯在中國內陸和太平洋沿岸廣布管線,出口石油中多達三分之一流向亞洲。
花旗集團能源研究部主管Seth Kleinman說道:“感覺上俄羅斯是因為一直被西方國家推開才轉向東方市場 。事實上,俄羅斯長期以來一直在積極深耕亞洲市場。”
Kleinman稱,近幾個月來亞洲市場的爭奪戰白熱化,面對俄羅斯、科威特和安哥拉等競爭對手的出口增加,沙特不得不降低對亞洲的供給。
貿易界消息人士表示,艾克森(Exxon)、殼牌、道達爾和埃尼(Eni)等主要業者在過去幾個月中都已增加購買沙特石油,用于在西歐和地中海地區的煉廠,同時減少俄羅斯石油的采購。
油價明年保持低位
一份外媒調查顯示,行業分析師預計油價將在明年維持低位,因預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在12月4日的會議上仍可能堅持其維持紀錄高產量的立場。
OPEC成員國伊朗在根據今年7月與世界主要國家達成的協議限制鈾濃縮活動后,將開始提高原油產量,向西方消費國出口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