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周二反彈,得益于中國燃料消費強勁,從而暫時中止了本周稍早跌向2003年以來低點的走勢,但伊朗在制裁解除后重返油市,令油市供應過剩局面加劇,拖累油價。
交易員稱,中國石油數據強勁給油價帶來支撐。初步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石油需求創下日均1,032萬桶的紀錄高位,較2014年增加2.5%。
但隨著中國經濟進一步放緩,及汽車購置稅優惠政策到期,2016年原油需求可能減弱。截至目前,購置稅優惠一直在支撐汽油車需求。
在成功達成核協議換取國際制裁于上周末解除之后,伊朗石油部馬上下令,要求全國石油產量每天增加50萬桶。這意味著,伊朗已經不顧國際石油市場已經供應過剩、油價可能進一步崩跌的風險,執意加大產量和出口。
但多數交易商預計,伊朗全面回歸石油市場的速度可能相對較慢,因為基礎設施需要進行徹底檢修。但他們也表示,一開始可能會很快,因為伊朗積存了大量的石油亟待銷售。預計這些原油規模在1,200萬桶,凝析油規模料在2,400萬桶。
此外,OPEC周一公布的月度報告顯示,12月OPEC成員國的原油日均產量為3220萬桶,較11月的日均產量下降了20萬桶。OPEC預計今年全球原油需求有望增加。不過OPEC稱,整體看原油市場仍供大于求,油價仍面臨很大壓力。
OPEC 19日預測,由于油價暴跌,非OPEC成員國的原油供應將低于預期,從而最終將推動原油供需狀況重新趨于平衡。
OPEC在報告中指出,2016年非OPEC成員國的原油供應量將會下降66萬桶/日。
北京時間17點10分,布倫特原油期貨報29.28美元/桶;美國原油期貨報30.68美元/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