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塑化網 www.PVC123.com 12月17日訊
14日,北大教授李可基接受了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的獨家采訪,因在茅臺新聞發(fā)布會上發(fā)表“塑化劑、三聚氰胺無害”言論,他表示可以向公眾道歉,但是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并回應了網友對其為何登上茅臺新聞發(fā)布會、有無收取代言費等質疑。
愿就誤導向公眾道歉
李可基認為,衛(wèi)生部2011年下發(fā)的551號《衛(wèi)生部辦公廳關于通報食品及食品添加劑中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最大殘留量的函》規(guī)定DEHP(塑化劑)最大殘留量為1.5mg/kg,該文件是很粗線條的參考,把不同的產品用一個數(shù)值限定本身是不科學的,或者科學上是有局限的。對于塑化劑含量標準,國家應制定具體的標準。
對于三聚氰胺,李可基堅持認為,三聚氰胺基本是無毒的物質,但根據(jù)個體差異和食入劑量的大小,對不同人群會有不同影響。從實際食入的劑量看,三聚氰胺在成人體內沒有產生毒害效應。他還表示,近年來業(yè)內人士一直對公眾對三聚氰胺過度敏感有不同看法。
李可基說,自己以前就多次公開發(fā)表過這些觀點,而且都是基于對相關政策的了解和自身的科學水平。但由于信息不對稱及溝通渠道不暢通,對公眾造成了誤導,他就此表示可以向公眾道歉。
回應公眾三大質疑
質疑一:作為大學教授為何登上茅臺危機公關的舞臺?
李可基說,中國白酒行業(yè)協(xié)會有關負責人邀請他去參加一個研討會,希望他作為專家傳達客觀、全面的信息。“我事先都不知道有媒體記者參加。”李可基說。
質疑二:有無收取代言費?
李可基說,因為是參加研討會,所以他沒有得到任何報酬。
質疑三:有沒有替企業(yè)代言?
李可基表示,他12日在見面會上的本意是想告訴公眾,沒有必要把自己搞得太緊張,對于食品安全問題不要過于敏感。他否認了替茅臺說話的質疑。
他還表示,他一直都是這個觀點:“目前為止,沒有人體試驗表明塑化劑對人體是否有害。”
李可基教授被邀請參加研討會,對茅臺媒體見面會全然不知?為什么媒體見面會上沒有其他專家的聲音?研討會只邀請了李教授一個人?沒有任何報酬?去貴陽開研討會,往返行程開銷如何?
對這些問題,李可基沒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