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幾年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催生了乙二醇的消費增長,中國已成為全球乙二醇的消費中心和保持穩定增長的源動力。2014年我國乙二醇產能為594.5萬噸,占到全球份額的19.98%,產量已增長到了380.46萬噸。2014年乙二醇的表觀消費量達到1224.89萬噸。其中進口量為845.027萬噸,對外依存度維持在67.3%左右。專家一致認為,我國乙二醇在2020年之前產能過剩可能性不大,有充足的市場發展空間。
乙二醇產能并未過剩
中化國際物流有限公司高級戰略經理趙軍告訴記者,目前,中國傳統石油路線乙二醇的供給嚴重不足,產量增幅有限。乙二醇已經是中國目前進口最大的化工產品,從而催生了煤制乙二醇項目建設的持續發酵。
隨著通遼金煤20萬噸煤制乙二醇、寧波富德公司甲醇制乙烯的50萬噸乙二醇項目、河南永金20萬噸煤制乙二醇和新疆天業化工20萬噸電石尾氣合成乙二醇等項目的陸續建成投運,中國的乙二醇原料來源已經實現了多元化,且產能增長迅速。
乙二醇并未產能過剩 發展空間大
關鍵是提高產品質量
乙二醇與聚酯市場關系最為密切。我國乙二醇消費量中的95%用于聚酯生產。每生產1噸聚酯,需要消耗0.33噸乙二醇。
纖維級聚酯用于制造滌綸短纖維和滌綸長絲,是供給滌綸纖維企業加工纖維及相關產品的原料;非纖維級聚酯有瓶類、薄膜等用途,則廣泛應用于包裝業、電子電氣、醫療衛生、建筑、汽車等領域。紡織、服裝業發達的江浙地區,始終是國內乙二醇市場的強大動力源。
2014年,全球乙二醇下游需求為2421萬噸。中國乙二醇消費量約占全球消費量的一半,其中進口量為845.027萬噸,對外依存度維持在 67.3%左右。據中化國際統計測算,在過去的十年,全球聚酯需求量約為世界GDP增速 2.4%。預計,2015年,全球聚酯需求量將達到7478萬噸;到2020年,將達到9469萬噸。
雖然我國煤制乙二醇技術還在不斷取得突破、并不斷完善,但江蘇丹化煤制化學品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胡曉鳴指出,合成氣制取的乙二醇產品,必須達到聚酯級標準,才可能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目前,國內部分合成氣制乙二醇的工藝技術只是完成了一步或兩步。
合成氣制乙二醇的技術成熟度應以一個全生命周期工業化運行來考評,其指標主要包括:全年平均負荷、優等品率、催化劑壽命、盈利狀況等。合成氣制乙二醇技術的含金量取決于在聚酯行業的認可度,不能應用于聚酯就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