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27日于杭州召開的“2014中國塑料產業大會”上,大連商品交易所黨委書記、理事長劉興強表示,在石化等期貨市場建設發展方面,大商所未來將從“加大品種創新力度”、“探索期現結合新方式,開發期權、指數等新交易工具”、“推動LLDPE保稅交割的順利實施,積極開展pvc品種交割注冊品牌制度試點”和“優化套保、套利規則,降低交易成本”等四角度落實業務創新,未來石化企業將分享期貨業發展帶來的紅利。
與此同時,出席大會的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才大穎表示,塑料行業高速發展階段宣告結束,一季度下行通道已經打開,在此關鍵時刻,風險管理水平較高的企業無疑將在市場競爭中勝出。
四維度深化創新
2007年以來,五大合成樹脂中已有三個品種在大商所上市,大連期貨市場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塑料期貨市場,為相關行業提供了比較全面的風險管理工具。
據劉興強介紹,2014年1至4月,三個塑料期貨品種總成交量共計0.2億手,占大商所成交總量的8.69%。其中LLDPE作為大商所上市最早的塑料期貨品種,發展最為成熟,也最具代表性,截至2013年末,累計成交3.6億手,總成交額18.74萬億元,折合現貨約18億噸;2013年日均成交30.3萬手。
最近國務院發布的新“國九條”明確提出要拓展期貨市場,劉興強表示,在石化等期貨市場建設發展方面,大商所將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品種創新力度,在石化領域繼續尋求新的突破,為石化行業提供更多的風險管理工具;二是積極拓展新市場,探索期現結合新方式,開發期權、指數等新交易工具;三是做精做細已上市品種,推動LLDPE保稅交割的順利實施,積極開展PVC品種交割注冊品牌制度試點;四是更好服務各類投資者,尊重市場規律,優化套保、套利規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場運行效率。
大商所工業品事業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大商所自2011年便開始論證推行PVC期貨品牌交割制度的可行性,至2013年10月,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復同意進行相關制度調整。目前正在進行交割注冊品牌征集工作。
“共有11家企業申報了注冊品牌申請材料,企業累計產能843萬噸,占2013年總產能的34.2%;累計產量647萬噸,占2013年總產量的42.0%。”上述負責人表示,在確定品牌后,交易所會正式發布通知,在新上市或無持倉合約上盡早實施。
同時,大商所正在推進合成樹脂類指數產品研究以及LLDPE期貨保稅交割業務試點。在探索期現結合方式上,創新思路是與中遠期市場合作,更好地服務于產業。
企業分享創新紅利
“現在行業正處在非常嚴峻的形勢之中,整個行業進入到一個相對產能低速的發展期,去年有70家企業差不多有一半以上是處于虧損狀態下的。”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張培超指出,從2009年上市的PVC期貨以來,行業對期貨產品便比較關注。
“就塑料行業而言,在經歷了2010年、2011年的跨越式發展,以及2012年深度回調之后,產能階段性過剩、科技投入不足、創新能力減弱、結構不合理等多方面因素交織在一起,加速了成本的推高,對行業影響巨大。”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才大穎認為,高速發展階段宣告結束,一季度下行通道已經打開,在此關鍵時刻,風險管理水平較高的企業無疑將在市場競爭中勝出。
目前,塑料期貨價格受到市場各方的廣泛關注,已成為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參考,國內很多企業通過有效利用大商所塑料期貨市場,經營管理水平得到了較大提高,同時國際上一些大型石化企業也開始關注大商所的塑料期貨價格,外資企業參與LLDPE期貨交易熱情程度逐年上升,國際影響力已初步顯現。
據了解,2014年1至4月,參與大商所塑料期貨交易的法人客戶有1652個,聚丙烯上市短短三個月,參與交易的法人客戶已超過600家。
目前,部分企業對于大商所正在推進的保稅交割十分關注。所謂保稅交割,是指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或保稅監管場所內處于保稅監管狀態的期貨合約所載商品作為交割標的物進行期貨交割的過程。
有分析人士指出,開展期貨保稅交割業務試點,可推動塑料期貨市場國際化進程,增強我國相關品種期貨市場的國際影響力和定價權,鞏固我國相關品種現貨中心的地位,強化“中心”對亞洲周邊的影響力和輻射范圍,對相關期貨品種而言也可激活成交活躍度,使其更好地服務于相關產業與國民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