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經濟復蘇步伐疲軟,經濟增長全局不容樂觀。期貨日報記者18日在“《財經》年會2016”上了解到,多位與會嘉賓都表示對未來經濟形勢充滿擔憂。
全球經濟前景難言樂觀
美聯儲加息預期日漸強烈,美元升值、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對資源出口國的影響和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恐怕是長期的。基于此,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在會上表示,當前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經濟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部分持有積極態度的嘉賓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代表席睿德相信,明年先進經濟體的狀況會得到一定改善,新興經濟體在經過五年的低增長以后,也會迎來反彈。“包括俄羅斯和巴西在內的在今年危機重重的國家明年經濟的表現也會更好一些。”但是,他也提醒要考慮存在的風險也在變化,例如政治因素在過去幾天的影響。
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各個經濟體之間也出現了明顯分化。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在會上發言時說,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出現分化,發達國家情況“稍微好一點”,發達國家彼此之間和發展中國家彼此之間,也出現了明顯分化。
黃益平介紹,在發達國家,美國經濟表現相對較好,但其與過去相比其實也差很多,而日本和歐洲的情況則顯得更糟糕。這種分化在新興市場國家也相當明顯。他表示,過去被認為未來會主導世界經濟的金磚四國,現在看來不僅其做主導的可能性明顯下降,且金磚四國中俄羅斯、巴西經濟已經在“非常糟糕”的階段,甚至有很多人預測這些國家會發生金融危機。雖然印度的增長速度也有放緩的傾向,但全球資本市場對其仍比較樂觀。
政策刺激“藥效”越來越弱
“過去全球經濟危機的時候,各個國家采用短期的、反周期的宏觀經濟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黃益平表示,目前美國開始已經逐步回收,而日本的量化寬松還在繼續,但進一步的空間似乎已經快要看到盡頭,歐洲可能會有進一步的量化寬松,但經濟增長的刺激潛力也已經不是很大。
具體到國內,高盛私人財富管理中國區副主席哈繼銘表示,之前的經濟危機時期,中國作為主要“制造方”,在制造業受到很大沖擊的情況下通過財政刺激政策,在“消費方”主力缺席后仍繼續生產,擴張了大量產能。同時,拉動內需的政策使得房地產行業相當一部分需求被提前釋放。經濟各個部門杠桿率、債務率都因此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哈繼銘認為,在此前的政策刺激下,中國已經面臨著明顯的“三過問題”——產能過剩、債務過高、地產供應過大。如果繼續尋求政策刺激,這“三座大山”也很可能會變得越來越沉重。
刺激收手、改革接手迫在眉睫
而對于蔓延全球的這場“病”,會上多位嘉賓都開出了同一個方子——改革。
“如果把刺激政策比喻為打麻藥,它已經失去了功效,打麻藥的目的是動手術,如果不動手術只打麻藥,還有什么意義呢?而這個手術就是改革。”哈繼銘表示,中國的改革工作還有很多要做。
此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吳敬璉也在會上提到,要使得明年的經濟情況獲得改善,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效率,特別是通過創新提高我們經濟活動的效率。他感嘆道,“提高效率已經提了整整二十年,至今沒有取得突出性的進步。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沒有取得突破是因為存在體制性障礙,掃除這些障礙就需要依靠改革。”
其實,除了中國,全球的經濟增長前景更多也是取決于結構改革推進的程度。黃益平坦言,其實目前政策已經非常寬松。“經濟發展到現在這一步,如果我們還是希望通過寬松的貨幣、財政政策來托住甚至抬起經濟增速,可能性已經非常低了。”
黃益平說,回看發達國家的“圈子”里,全球金融危機后,各國都對經濟有所調整,美國的經濟制度相對來說比較靈活,美國的企業部門和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的調整速度要遠遠快于歐洲和日本的相同部門,這也是美國目前一枝獨秀的原因。在新興市場國家、金磚國家中也是同樣的道理,國際投資之所以突然對印度的經濟前景這么看好,也和印度總理莫迪的改革決心不無關系。
改革重點在落實,關鍵在決心
“實際上,中國經濟到底能不能探底回升,核心的問題是新的產業能不能形成。什么是新的產業?就是我們的結構改革。如今的重點在于如何把這些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實處。”黃益平提出。
哈繼銘認為,需要從“尋找經濟增長的新亮點”和“進一步提高增長效率”兩個領域入手。對于尋找經濟增長新亮點,“比如中國戶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人口政策改革,有些已經開始在做,但步伐還是可以進一步加快的。”他進一步表示,提高增長效率就是讓資源更有效地配置到效率最高的產業。“這個過程,關鍵看我們是不是有這樣的決心,是不是能夠忍住短期改革帶來的陣痛,使得我們的改革能夠真正地推進,并且讓改革的紅利在未來釋放。”
“中國的改革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代表席睿德在談起中國的改革時候表示,中國推出了非常多的改革舉措,包括金融業的、外向型企業部門的、財政方面的、結構性調整的以及針對國企的。在金融業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包括存款利率的市場化等。
吳敬璉說,金融方面一些核心的改革,如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國際化等進展甚至超出了原來的預期,但金融領域其他的改革進展并不好,比如監管體制的改革,因為這方面的改革滯后,造成了前段時間股市的大振蕩。“更重要的是,如果不能配合進行其他經濟方面的改革和法治體系的建立,金融改革的單項突進是不能持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