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期貨交易是建立在成熟的現貨交易基礎之上的。成熟現貨市場的標志有以下幾點:一是企業產品銷售方式均以提前定價為主,亦稱為遠期現貨方式;二是在單一的遠期現貨基礎之上,產生了遠期合約交易;三是市場機制完善等。
商品交易從最初的以物易物,到貨幣充當一般等價物,再到具有提前定價功能的合約交易,經歷了長久的發展歷史。在商品交易漫長的發展過程中,能夠保證其由低級向上提升的內在動力來源于商品的本質需求。商品本質需求是伴隨著商品的發展而發展的。早期的商品交易僅僅是為了實現單個商品的價值,所以商品本質需求相對簡單。當商品中遠期交易和商品期貨交易出現之后,商品本質需求便從簡單逐漸變為了復雜,其中標準化程度便成為眾多本質需求中最重要的需求,這也是為什么在確定期貨品種時,往往會將“商品便于標準化”放在頭等重要位置的原因。
在商品期貨交易發達的美國,實物交割與期貨交易之間幾乎沒有什么矛盾,這從其活躍的近月合約交易便可見一斑。近月合約活躍意味著實物交割量不會小。美國的商品期貨交易不但近月合約活躍,遠月合約一樣不遜色。但在中國卻不同,有些品種即便遠月合約活躍,近月合約也很清淡。
為什么實物交割與期貨交易的矛盾在美國不明顯,而在中國卻顯得突出呢?這與兩國基礎現貨市場成熟度不同有著很大的關系。在一個成熟的商品市場條件下,實物交割與交易不但不會成為一對矛盾,反而還會相互促進。實物交割量大,意味著大量的實體經濟已經參與其中。我們說,期貨交易就是對手交易,所以交易平臺開發客戶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尋找對手的過程。“如果沒有實體經濟這條大魚,哪會進來機構這條大魚?”這是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剛剛結束的第10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上所講的。由于實體經濟的參與,大量行業真實的生產和供求信息便會自然流入到期貨市場,從而會對交易產生大大的刺激。隨著實體經濟的介入,機構就有了對手(當然這個對手不一定就是實體經濟本身)。隨著實體經濟與機構的參與,期貨市場的價格形成就會發生符合商品本質需求的變化,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的關聯度就會大大提高。另外,隨著實體經濟的參與,期貨市場可供炒作的因素不但不會減少,反而還會大量增加,這點非常重要,因為光憑投機者制造的“炒作因素”遠遠未能反映真實的需求。所以,至今我們也沒有發現近月合約活躍的期貨市場遠月就一定清淡。
實物交割與交易之間的矛盾主要受到商品標準化方面的影響,即標準化程度越低的商品,其在標準化交易中所產生的價格代表性就越弱,不確定性也就越多,反之亦然。商品標準化還要受到其他方面因素的影響,比如土地不能自由流轉所帶來的分散的農業生產,其對農產品標準化會產生直接的負面影響。還有,如果某項商品生產的標準制定不當,也會導致商品標準化程度受到不利影響等。
以上我們對實物交割與期貨交易的關系進行了大量闡述,那實物交割在期貨交易中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第一,實物交割是商品期貨交易的價格校正器。遠期價格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出現適當的跌宕起伏均屬正常。但是,一旦合約迫近現貨月,期貨價格就要開始向現貨價格收斂。迫使價格收斂的原因在于期貨市場有實物交割這個價格強制校正器。無論遠期期貨價格如何偏離,只要迫近現貨月或最后交易日,就會自然往現貨價格回歸。
第二,實物交割是連接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的橋梁。期貨市場就是通過實物交割來連接現貨市場的。當到期合約價格高于現貨價格時,就會吸引現貨市場中的商品往期貨市場流動;當現貨價格高于期貨價格時,期貨市場商品就會往現貨市場流動。完成這樣的流動就是借助于實物交割來實現的。
第三,實物交割是抑制過度投機的重要手段。一個商品期貨市場,只要你的規則不是有意去限制實物交割,它就一定會成為這個期貨市場的保護神。因為敞開現貨大門是最好的回避市場風險的手段。在龐大的現貨威力下,要想操縱一個市場幾乎不可能。
第四,實物交割是確保期貨價格形成符合商品本質需求的重要保證。只要實物交割順暢,實體經濟就會自然參與到期貨交易之中。當期貨市場有了實體經濟這支交易大軍,期貨市場的價格形成才不會脫離商品本質需求。所以,實物交割是確保期貨價格形成符合商品本質需求的重要保證。
終上所述,實物交割與期貨交易既是矛盾,也不是矛盾,關鍵看其處在什么樣的條件之下。在漸進式發展的商品期貨市場條件下,一切交易均來自商品本質需求,所以實物交割與交易不但不會成為矛盾,反而還會相互促進;與之不同的是,在跨越式發展的商品期貨市場條件下,大部分交易不能有效反映商品本質需求,以至于高端交易始終難以接地氣,而此時實物交割與交易的矛盾就會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