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至今,國際原油價格遭腰斬,國內化工品期貨無一例外受到波及,紛紛大幅下挫。我們不禁會問,是什么原因造成原油價格深跌呢?筆者認為,原油此輪暴跌受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方面,美元持續走強,以美元標價的原油受到強勁壓制;另一方面,供給大幅增加,原油市場供需失衡。在這兩個因素中,供需失衡是最主要的原因。
2012年之前,全球原油需求增速基本上等于供給增速,供需結構整體上呈平衡狀態。2012年之后,供給增速開始大于需求增速。截至2014年,全球原油產量為9219萬桶/日,需求量為9119萬桶/日,供需差額為過剩100萬桶/日。問題來了,是什么原因打破這種平衡狀態呢?
2012年以來,頁巖油大量投產,美國原油供給以每年14%以上的速度增加。美國原油自給率不斷攀升,其對中東原油進口的依賴度在下降。頁巖油革命徹底改變了原油的供需格局,OPEC在北美的市場份額也被逐漸吞噬。OPEC成立以來,一直扮演著原油央行的角色,通過對供給的調節,避免原油價格出現大幅波動。然而,隨著自身市場份額的萎縮,OPEC開始利用頁巖油生產成本較高的缺點,以低油價逼迫頁巖油生產商退出市場,從而達到重新奪回北美市場的目的。
為了分析頁巖油的生產成本,先來看看頁巖油的生產流程。頁巖油生產主要使用水力壓裂法(部分油井使用蒸汽注入法或者二氧化碳注入法),通過將水注入井中的方式,使巖石層斷裂,把被圈閉的石油釋放出來。由于開采工藝復雜,頁巖油井的開采成本比常規油田的開采成本高出數倍。目前,頁巖油的生產成本在40—60美元/桶。當原油價格跌至40美元/桶時,頁巖油基本沒有利潤了。原油價格進一步下跌,頁巖油生產商就要虧損了。那么,是不是原油價格跌破40美元/桶,頁巖油生產商就會退出市場呢?筆者認為并非如此。從經濟學理論來看,當企業的平均收益低于成本時,企業仍會繼續生產,只有當平均收益低于平均可變成本時,企業才會終止生產。OPEC若想將頁巖油擠出原油市場,需要將原油的價格壓低至可變成本以下。而頁巖油的可變成本是多少呢?根據筆者的了解,是18美元/桶,即只有原油價格跌破18美元/桶,頁巖油生產商才會停產。
此外,由于頁巖層本身不具流動性,水力壓裂的范圍相對有限,因此頁巖油井和常規油井不同,其產量會逐年下滑。頁巖油單井第二年產量平均下降50%以上,高的甚至能達到80%。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頁巖油開采初期的產量巨大,部分單井產量初期可以到400萬—600桶/日,而常規油井日產百桶就可以算高產了。雖然受初期投入資金龐大和產量逐年下滑的影響,頁巖油的平均成本較高,但由于頁巖油在開采初期產量為常規原油的數倍,短期內資本回報率較高,因此在開采前幾年,頁巖油井對低油價的抵抗能力較強。這意味著,OPEC要想將頁巖油擠出原油市場,不但要使油價跌至18美元/桶以下,而且要維持很長一段時間。
綜上所述,雖然OPEC希望通過壓低油價將頁巖油擠出市場,但是由于OPEC中的多數國家經濟結構相對單一,原油出口是其國民經濟的最主要來源,原油大幅下跌會造成這些國家財政收入大幅下滑,他們很難長期將油價維持在可變成本之下。筆者認為,OPEC無法以降低油價的方式擠出頁巖油,原油供需失衡的問題將長期存在,油價低位運行的概率較大。受此影響,化工品期貨延續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