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月中旬沙特、委內瑞拉、卡塔爾和俄羅斯同意凍產之前,沙特的原油出口剛剛創下十個月來最高水平。
據原油市場數據供應機構Joint Organisations Data Initiative(JODI),今年1月沙特原油出口量較去年12月的749萬桶/日進一步上升,達到784萬桶/日,創去年3月以來新高。
JODI數據還顯示,1月沙特原油產出與去年12月的1014萬桶/日相比,也提升至1023萬桶/日,為連續第11個月高于1000萬桶/日水平。
2月16日,沙特、委內瑞拉、卡塔爾、俄羅斯達成共識,同意將產油量凍結在今年1月11日的水平。沙特石油部長稱,凍結石油產量只是第一步,未來幾個月會評估是否需要其他措施。消息公布后,當日布倫特原油盤中一度大漲超過6%,突破每桶35美元關口。
然而凍產共識僅涉及原油產出,原油出口并不受約束。JODI數據顯示,除了沙特外,1月,伊朗、伊拉克、科威特等其他產油國的原油出口也均有所增加。
高盛大宗商品研究的全球主管Jeff Currie上月曾表示,凍產消息不會改變他看空油價的分析:
我認為,真正的關鍵在于,他們的產量會保持在已經很高的水平。俄羅斯(的產油量)已經達到今年產量的最高峰,今年還會同比大增。我們的前景預測實際上和這沒有偏差……在宣布(凍結產量)時,很多產油國已經處于各自產量高峰。”
而事實情況也正是如此。俄羅斯能源部旗下CDU-TEK發送的電郵數據顯示,同樣是在1月,俄羅斯原油產量同比增長1.54%,環比增長0.69%,至1087.8萬桶/天,為蘇聯解體以來最高,其峰值是1987年創下的1148萬桶/天。這是該國產量連續第二個月刷新歷史最高記錄,去年12月產量為1083萬桶/天。
這也難怪伊朗石油部長抨擊沙特俄羅斯凍產協議是“可笑的”。作為因西方制裁而與國際原油市場隔離多年的產油國,在制裁接觸后剛剛準備開足馬力奪回過去市場份額的伊朗,顯然會認為這一協議施于自身難言公平。
伊朗石油部長Bijan Namdar Zanganeh上月底表示,沙特、俄羅斯、委內瑞拉和卡塔爾達成的產油國將原油產量凍結在1月的水平上限的協議,對于伊朗而言是“不切實際的要求”。他稱:
這是非常可笑的,他們提出的凍結原油產量方案,是建立在他們計劃將日均產量提升1000萬桶,而伊朗計劃將日均產量提升100萬桶的水平之上的。如果伊朗原油產量下降,將大大被鄰國壓倒。
在去年11月的OPEC年度會議上,以沙特為首的OPEC成員國面對國際油價暴跌仍決定維持生產目標,拒絕以減產推升油價。從那時算起,布倫特原油價格至今已跌逾50%。